用骄人业绩书写精彩人生
——记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根
他用近13年的时间,带领他的团队,将一家曾经破产又一度扭亏无望的域外罐头食品生产企业打造成生产规模一流、经济效益领先、管理模式先进的重点企业,产品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成为四川绵阳当地纳税排名第一的工业企业;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绵阳市灾后重建先进个人”、“绵阳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
张红根——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有限公司董事长,就是这样一位在无数荣誉光环下仍显低调的人物,为梅林绵阳公司开创了不平凡的发展轨迹,不断书写出骄人的发展业绩。公司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亿元,利润总额2999万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9.7%,三项指标同比上年增长14.7%、123.8%和增加9个百分点。今年1至8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36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2%。今年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7亿元,利润总额3587万元,将分别同比增长7.7%和19.6%。
2001年12月26日,张红根作为梅林股份的外派干部,只身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四川绵阳,用一份激情、用一份执着,更用一份担当努力挑起了当年这家困难的域外企业的重担,更用扎根绵阳、奉献企业的热忱啃着这根难啃的“骨头”。13年如一日,他已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如今的华发早生,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对企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坚守。
对企业,他有无私的情怀
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绵阳罐头食品总厂,1996年破产后被梅林股份收购。收购后的短短四年时间里,公司接连换了三任领导,最短的只做了10个月。那是的梅林绵阳公司经营处于低谷,没有规模、效益低下,一度让上级领导失去信心,决定关掉梅林绵阳公司,张红根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思虑再三,大胆而诚恳地向上级领导立下了“军令状”:他要在短时间内一定让公司有所起色。可以说,在当时的境况下,张红根顶着巨大的压力接手了梅林绵阳公司,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企业的经营困境,更来自于企业干部员工的期盼,他将压力化作了一名经营者的职责,也化作了不辱使命的担当。
他上任后注重人才队伍结构的调整,不仅从社会招募、引进技术人员,而且在企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不惜耗资进行全员的正规技术培训,三年时间里,公司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尤其是2002年8月的一起质量事故,使公司500吨原料不同程度地变质受损,这不仅让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惨痛的教训更让张红根深刻意识到质量才是企业的基石,要打翻身仗,必须狠抓质量。
于是,公司开始实施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长期坚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运行,公司坚持每月一次的质量例会制度,每半年一次的内部审核,对照标准检查执行效果,这样使公司的产品从原辅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包装发运全过程均严格受控。近年来,公司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无媒体曝光事件,公司荣获四川省和三台县食品安全示范企业。
2003年10月,在张红根的带领下,公司实现扭亏。当被问到是什么让张红根有了当初的决心和信心,张红根说,“企业如果倒闭了,这么多员工怎么办?当地就业困难,他们的家庭怎么办?我看到了这些经历过破产阵痛后的干部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期许,也看到了公司年轻班子队伍所拥有的朝气和良好素质,我相信,依靠我们大家的力量,企业一定会起死回生。”他的这番话,也让我们在他深遂的目光中看到了他对公司和全体员工的一份家长般的情怀和责任。
在公司最困难的时期,他没有放弃,没有退缩,甚至没有想到他的家庭对他的需要,他放弃了回上海享受属于他的安逸生活,而是用对干部员工的信心和信赖挽救了梅林绵阳公司,也用激情和坚定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对企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情怀。
对事业,他有博大的胸怀
“这里没有上海人,没有绵阳人,只有梅林人。”张红根用这句话激励着梅林绵阳的全体员工,也始终将这份大局意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对班子其他成员,他没有地域偏见,不分职位高低,而是给予充分的信任,安排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工作是做好服务,为员工服务,为公司高管服务,为他们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公司总经理陈功坦言:“有了张董的这份信任,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公司质量总监史春莲也动情地告诉我们:“张董放手让我们做事,就算有责任,他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承担。”正因为张红根的充分信任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才使梅林绵阳公司的管理团队更加团结和谐,更具有战斗力。
为了更好地融入团队,张红根努力地适应绵阳的生活,十余年来,他每年只回上海三四次,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与四川籍的同事却是“长相厮守”,岁月的磨砺,让他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绵阳人。如今的他,已经可以用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作报告,在他身上,已经深深烙下了绵阳的印迹。更让人感怀的是,在绵阳工厂枯燥单调的生活中,张红根居然学会了绣十字绣,谁都难以置信,他办公室墙上悬挂的巨幅八骏图,竟出自这位充满阳刚之气的企业老总之手,每每听到别人由衷的赞叹时,他总是美其名曰:“这是为了养心。”但是,在和他的交谈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他对家庭的深深愧疚,他告诉我们,在他离开上海时,儿子才上中学,而如今,儿子早已成家立业,作为父亲的他,很遗憾没有陪伴儿子走过人生最关键的成长时期,现在他每次短暂的回家最快乐的事就是最疼爱的小孙子能承欢膝下。
在梅林绵阳公司空罐车间一条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它是公司最引以为傲的无价之宝,由六个国家的设备组装而成,它的年产值可以达到5500万元。但是,令我们诧异的不是这组设备的先进生产能力,而是这组设备组装的过程。2007年夏天,为了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张红根带领十名技术人员冒着酷暑赶往嘉定南翔的梅林一家老厂,与工人同吃同住,白天为设备做标记,晚上在条件简陋的小旅馆和工人一起商量第二天的工作方案,整整一个月下来,他们成功拆除了设备并运往绵阳,又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将设备组装成功并投入生产。参与设备组装的技术人员回忆起这段经历,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无不感慨地告诉我们:“张董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和我们打成一片,实在令人敬佩,有了他的带领,我们干劲十足!”
也许,正像张红根所说的,他的工作就是服务。正是这份扎根于群众的服务意识、表率作用,才催生了企业焕发新生的力量。
对员工,他有无限的关怀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许多员工的家庭财产都蒙受损失。地震发生后,在重庆开会的张红根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第一时间开车赶往绵阳组织生产自救,带头抢救公司财物。公司的班子成员、党员组成了38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赶赴灾区进行志愿服务。同时,张红根也不忘对受灾员工家庭进行慰问,并连续数月为他们发放受灾补助。今年四月的雅安地震后,张红根又第一时间调整生产计划,及时地将600箱罐头送往灾区。
如果说,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责任,那么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就是一名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张红根就是把对员工无限的关怀融入到企业经营中,让这份经营充满人性,充满关爱,更充满了活力。
梅林绵阳公司的员工食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排队窗口上方的液晶显示屏,上面除了滚动显示当天的菜谱外,还有公司的“今日新闻”,让员工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公司发生的大小事务,但最温馨的话莫过于:“员工们,你们辛苦了!”要知道,在绵阳当地,除了银行、政府机关等部门,提供免费午餐的企业几乎没有,而张红根却把“关心员工,从食堂做起”作为一项民生举措,从2002年起就开始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这两年,每餐又增加了一道水果。朴实的绵阳人说起这份优待,在自豪的同时也总是会给张红根竖起大拇指。
在劳动防护方面,公司针对车间噪音大的实际情况,为员工增加了耳塞、隔音墙等防护措施。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还每年举办各类文体竞赛,投入资金添置健身器材等。
在梅林绵阳公司,企业对员工付诸的点滴关爱不胜枚举,正是因为这份对细节的关注,对民生的重视才换来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因为张红根超凡的非职务的人格魅力和对员工人性化的关爱,才换来了员工与他胜如领导、如长辈、如朋友般的贴心关系。
展望企业高起点、高效率的二期建设的发展目标——产能翻倍、新增销售收入3.7亿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这让我们看到每一位梅林绵阳人眼中的期待和憧憬。伴随着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新三年发展战略的前进步伐,梅林绵阳公司作为集团国内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作为集团猪肉产业的重点企业,一定会不断刷新发展业绩,不断以民生工作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今的张红根,依旧老骥伏枥,挑起了梅林重庆今普公司的重担,朝着人生的又一个梦想前行,祝愿他一如既往地带领着新的团队,将一名优秀经营者的正能量,传播在充满勃勃生机的光明大地上。(姚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