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德国跟踪每头奶牛,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牛奶标准

    德国奶源标准由联邦农业部制定,再通过德国议会以法律的形式来公布,各州必须执行和管理。
 
    牛奶的收购是按质论价,抽样检查的参数包括:脂肪、蛋白质含量;菌数含量;体细胞;冰点和抗生素。如果冰点有偏差、细菌含量过高,就可以知道农场卫生方面有问题,农民需要在管理方面去提高水平。在德国,95%提供给奶厂的牛奶都是最高水平的奶,细菌含量的限制标准低于10万个/毫升(发展中国家是50万个/毫升),大部分奶厂都控制在2万个/毫升左右。检验奶质量的机构是和奶农、奶厂没有任何关系的第三方。也不是政府部门,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他们受当地政府的委托去执行公务。
在欧共体里对奶的品种要求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作用很大而且很专业。典型的就是名称保护方面,比如,只有用牛奶制作的产品上才可以用奶的名称,如果是酸奶加水果或果酱等要加以说明。但用大豆制成奶不能叫豆奶,而是叫豆制饮料或豆浆。可以说“奶”是给牛奶产品的一个特权,并且有严格的法律保护。利用植物来做任何产品,绝不能用“奶”字。与此同时,德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有时甚至他们的规定比国际标准更详细、更严格、更符合国际上的要求。
 
    负责牲畜卫生管理的施茨先生介绍说,因为奶和奶制品是食品的一部分,所以是在欧共体食品卫生部门的管辖范围内。他们的食品卫生法律,是经过各国讨论后在各国生效的。食品卫生法律一方面涉及到工厂,包括卫生条件、卫生标准等;另一方面还涉及到监督、主管的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他们应该执行什么标准,怎样控制、监督等。
 
    欧共体在爱尔兰设有食品卫生兽医局,他们负责监督所有欧共体国家食品卫生情况,定期到每一个国家进行检查,一方面检查工厂,另一方面检查有关部门看是否按照欧共体的法律进行监督、检查检验工作。此外,兽医局还负责监督检查非欧共体国家进口的食品卫生。
 
    德国农民协会的施密德博士最后告诉我们,他们代表着90%的德国农民牧场、牛奶厂、猪厂、鸡厂等的利益。他们有38万农户。他们有权利代表这些农户向政府机关去争取自己的利益。德国农户最大的收入资源就是制造牛奶。2004年德国牛奶产量是2800万吨。德国的奶牛每年产量大概是8000-9000公斤。
 
    1955年有140万奶户,现在只剩下了11万户左右,牛的数量在降低,但奶量在不断提高,原因是高水平的管理提高了效率。“今天我们从养小牛开始,就在他们的耳朵上打上标记,这样从出生地开始跟踪它的一生。”“所以我们非常愿意支持中国,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多,需要奶的数量大,我们在这方面可能会做一些贡献”。施密德博士强调说。 (来源:食品商务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