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
四十精英聚五四,心潮澎湃激情荡;
中青课堂无虚席,学习风气美名扬;
小平理论是核心,三个代表刻心中;
科学发展新举措,思想内涵渊留长;
聆听王董谆教诲,集团使命记心上;
企业发展靠战略,品牌经营不能忘;
求真务实更谦虚,顾全大局少轻狂;
光明事业靠中青,做大做响更做强。
(海丰总公司 阮永根)
中青班培训感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光明集团正是在面对发机遇时审时度势,在聚集转型中注重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更重视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因而光明集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应运而生,才有了我们这短短二十天的相聚,才有了将永生难忘的学习机遇。开班仪式上张部长和王董事长的讲话已经让我们深深明白了面对使命在肩、时不我待地紧迫性。
而今天两位老师做的关于提高领导自身修养的讲座,更是让我感觉到了集团领导在用人方面对“品德”重视程度。“领导者”:“领”是强调领导者的才华和能力,而“导”则是强调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道德品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带领企业的团队劈波斩浪,所向披靡。真正优秀的领导,是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领导,是会用正确工作方法与与领导、中层干部、职工、用户进行沟通与协调的领导,是敢于吃亏、吃苦、吃气,弘扬奉献精神领导,是宽宏大量,能够包容的领导,是重文明礼仪,具有综合素质的领导,是廉洁自律,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领导。扪心自问,以上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多少?
集团中青班的培训是可怕的,他把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职别的人凝聚在一起,她把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像雕刻似的牢牢地隽刻在我们的头脑里;集团中青班的学员是最可爱的学员,他们没有功利心,有的是大家之间的兼容并蓄和相互关心。在各个展示学员风采的环节,我们的“60后”和 “70后”退到了幕后,把舞台交给了“80后”,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他们要把有限的机会让给年轻人来表现!这就是中青班的魅力所在!
短短的几天,我已经像过去了几年,几天的学习已经让我的感悟很多,很深,相信今后十天的学习会让我有更加惊喜的改变,我期待着! (五四心族黄山旅游公司 程晨)
参观洋山深水港有感
9月7日,集团党校组织我们中青班第四期学员参观了洋山深水港,零距离接触举世瞩目的东方大港和气贯长虹的东海大桥,亲身体验上海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的辉煌成就。
参观洋山深水港,必经通道是东海大桥,当我们的大巴行驶在绵延32.5公里的东海大桥上,只见桥面平坦宽阔,梁柱挺拔、壮观,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大桥绵延伸向远方的身影若隐若现,让人有种人在车上坐、车在海上行的感觉。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登上了洋山港观景平台。由于天气晴好,视野特别开阔。放眼望去,东海大桥在万顷碧波中如蛟龙般蜿蜒伸展,气势磅礴、恢弘。听洋山深水港领导介绍,东海大桥是我国自己建设的最长的一座桥,也是世界上目前最长的、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这座大桥从2002年动工,只花了35个月的时间,凝结着建设者们的心血,创造了世界奇迹。
在题有“洋山深水港”五个大字的背景墙前,洋山深水港领导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洋山深水港的建港历史,了解到小洋山建设中的艰难,在缺水缺电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如何创造了“深海筑堤、深海造陆”的奇迹以及航运发展的潜力和远景。洋山港的建成,不仅将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更进一步确立了上海航运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洋山港的建成不仅是上海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俯视洋山深水港,港区码头吊臂林立、众多装卸集装箱的吊车一字排开。在现代化技术的操控下,红、黄、绿、橙各色集装箱整整齐齐堆放在港区的一角,就像儿时搭的五彩缤纷的积木。这里,没有绚丽的风景,带给人的却是震撼、伟岸、壮观的感觉。这里有舍我其谁的豪迈、义无反顾的勇敢,这里孕育了“不辱使命的负责精神,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保持本色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洋山精神。同学们纷纷涌向镌刻有“洋山深水港”五个金字的石头前,留下永久的纪念,并频频举起手中的相机,寻找最佳的角度,将洋山深水港的大气磅礴,宏伟壮阔、震撼伟岸留存、记录在纷纷闪动的镁光灯中。
参观活动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时间,留给我的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者不仅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物质财富,更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洋山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铭于心,践于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学习、弘扬洋山精神,以“做勤奋学习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开拓创新的表率,群众的表率”为奋斗目标,在今后的各种考验中锤炼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任务再重压不倒,工作再难挡不住,环境再苦摧不垮,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海丰米业的科学发展、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的做强做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海丰总公司 吕显杰)
求 学
阔别多年的集体生活后,在大光明旗帜的召唤下,我们——集团各子公司的中青年干部们,承载着历史的使命、领导的期望和自身的抱负,从四面八方走来,再一次走上了求学之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提出的这“五之”,指出求学需要经过的历程,循序渐进而又有所交叉。
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部门,但爬山的路径可以有所区别,最后攀登的高度却是相同的。“连通器”原理告诉我们,隔行不隔理,触类必然旁通。
我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但对人有用处,对生命有价值,对生存状态有益处的都是真学问,切磋琢磨,互相砥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一厢情愿,而是科学。
我们存在不同的年龄差异,但学问的获取不以年龄为路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愿以一腔热血,去无限接近我们内心的那盏明灯。 (海博股份公司 周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