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亦小亦美,蜿径通幽

 
 
 
  步入上海滨海古园设计部,几方围合式的庭院颇有几分隐逸情怀,这次的庭院景观改造并不旨在破旧立新,而是深化主题。在不打破原来庭院格局的情况下,改造庭院园林构造,此时古园设计师就要做到取舍有道,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重组,都在设计师对庭院总体格局布置的衡量之下。
 
  正厅庭院正对设计部正门,原有的镂空雕花照壁等景观装饰都按原来的样式翻新,照壁前的条状绿化带则基本翻去重来,只保留置石和少量芭蕉,其余的都重新设计布置,西厢庭院是处雅致的别院,与主院有回廊相通,回廊上原有的镂空雕花窗都重新翻新保留,通过镂空窗可观赏到两边庭院的景色,且每个雕花窗的样式都不同,观赏到的精致也随着角度的不同略显别样,可谓一步一景。
 
  这次主要的改动则在西别院内,原本一块方寸之地只以一条弯道来分割2块绿地,道路与绿化也无很明显的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园林是门综合艺术,深受中国哲学、诗文、绘画等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壶中天地”的审美观念使我国的古典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意境的营造,所以设计师在原来大面积草坪上营造了一条蜿蜒的青砖路,路边遍植小竹,甚至在青砖路上也预留了4个种植穴,让青竹点缀在路间,有了小径,就可以让人去亲近自然,打破原来大片草地和草本花卉的园子却没有一条小径通向其间,难以走近植物,亲近园林的弊端,除了青砖小径,在大面积的草地上额外做了2块大小不一的碎拼石板平台,平台的作用不但缓和了原来道路生硬分割的两边绿地的粗糙感,同时也暗合中国传统“阴阳”调和的文化理念,稍大的平台也把庭院中的一株高大的金桂与一块造型绮丽的太湖石凸显出来,造成一种树与石之间的对话关系,亦成一景,而原本这些树石都湮没在大面积的草丛之中,而现在只需简单的分割和调理这院中的气场,一种阴阳和合之美立即体现出来,稍小的平台镶嵌在绿地中,犹如一座“龟岛”,蜿蜒柔和的边线,使得周围的绿地犹如一汪春水,虽然这方庭院不大,但植物、山石、小径、假想的水池和绿岛都有了体现,景观的组合也体现“负阴抱阳”的和谐理念。这些碎拼石板平台的设置,设计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考虑到庭院内的厢房是人生博物馆,提供这样一条小道和平台,也可供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在庭院中休憩片刻,提供一个给游客观后思考和回味的场所。
 
  所以说,园林不仅是供人居住的生活环境,也是供人游览的艺术天地,在这片小小的园林之中可以感受到宇宙的玄远、天地的高妙和万物生生不息,使园林成为“哲理园”。(王钰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