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五四”情怀

施裕(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五四”青年节又将来临,今年又是共青团建立90周年,对于曾经在共青团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人来说,对“五四”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这不仅因为我是在共青团的岗位上逐步成长、成熟的,更重要的是团委书记的岗位培养了我、锻炼了我。说实在,没有共青团这一大熔炉,不会有今天的我。
 
  日月如梭,时光如流。一晃我离开共青团岗位整整二十年了。如今回忆起自己三年在共青团岗位上的日日夜夜,还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有几件事,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其一,参加东旺沙围垦。1992年5月,我作为农场机关派出人员增援东旺沙围垦。我当时的任务就是站在大堤上监督护堤,确保大堤的质量。大堤上,尘土飞扬,海风直吹,短短三个月,就把我原本白净的书生样变成黑泥鳅,以至于我增援结束后,第一天机关上班,门卫大叔竟然不认得我了,一直追问我要到哪里去,搞得我不知所云。经过三个月时间的锻炼,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围垦的艰辛和不易,更让我从内心敬佩像我父辈那样的老围垦。一种要好好工作的信念一直激励着我。对于围垦精神,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其二,在农场电视台开设《青春舞台》栏目。当时农场青年的业余生活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而是比较枯燥。如何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开展有益的活动呢?我想到了农场的电视台,与电视台负责人协商开设了《青春舞台》这一栏目。栏目不仅设置了反映一线青年工作的动态,而且设置了点歌台。点歌台深受青年朋友的喜爱,大家纷纷来信、来电点播自己喜爱的歌。有好几期我亲自上阵充当节目主持人。如今回忆起来,栏目还是略显粗糙,深度不够,但却在青年朋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前不久,碰到一位农场的同事,还谈起此事。
 
  其三,为新来的大学生买电视机。1992年8月,农场来了两个新大学生,这是农场近几年第一批大学生。我们得知后,随即上门慰问。当时农场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两位大学生的宿舍也很简陋。我们查看后,决定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点钱,给他们购置一台25寸的黑白电视机。想不到,我们团委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深深感动了这两位大学生。如今,他们已早已为人父母,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每每见到我,都要谈及此事,感激之情一直流淌在他们的心里。
 
  岁月不居,青春不再。但我想五四情怀,永远是我最真切的情怀;五四精神,永远是砥励我前行的动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