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楂(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十元钱买了张DVD“山楂树之恋”,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感觉胜似电影院,既省钱、又省力、更省心。一曲手风琴弹奏的《山楂树》引出了这个纯洁而唯美的爱情故事,更把我的思绪拉回了那个年代,勾起我无限的遐想,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让我不得不为它写点什么,来纪念我为它流下的眼泪和收获的感动。
八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的人看文化大革命、看知识青年、看农村确有不同点。女儿说:这农村的风景特好,真可以陶冶情操,知识青年好开心。她怎知身处那个年代的我们到农村去,哪会关注这些,唯有感到一片荒凉。
看了“山楂树之恋”还是为那个年代所触动、所感悟。电影里表现的故事和情形那样令人记忆犹新。学工学农时,我们也曾住在农民家里。农民们很纯朴,但也很“小农”。我的农民师傅是一个善良而又小气的阿姨。第一天干农活给了我一把锄头,这个手柄似毛竹般粗的工具,即刻把我的手心磨出了血泡。第二天她又心疼地帮我去血泡,并换了把她自己使用的油光锃亮的锄头给我。当我从城里带了点小礼品给她时,她真是又激动、又客气。临走时,我们显得依依不舍,恰似母子分离。我想乡下阿姨一定会惦记一阵子的,可在我心里却永远留下了这深深的烙印。
“山楂树之恋”的动情之处,亦让我感动不已。边含着眼泪、边回想着那个年代,那时的真情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老三的真情毫不掩饰,在当时这种真情比比皆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极度激进。人们脑子里装着整筐子的精神财富,人们向往和佩服的人儿就是一身正气、真情永存的英雄。在那个年代,谁朝三暮四、谁移情别恋就意味着背叛,都会把你当坏人来对待,被人瞧不起,甚至群斗之。当然现在也不被当作好,只是约束少了见怪不怪。
老三是个完人,但完人却需要死去。他爱静秋,用他所有的力气深深的爱着,并且不图回报。他爱的坦坦荡荡,毫不遮掩。他的行为、他的真情、他的境界多么伟大而高尚,完美无缺,可偏偏让他带着遗憾和缺陷离去。静秋则不然,她内心虽有一股激情和冲破牢笼的意念,但她害怕又有点为难,更多的是万般的无奈。当人们看到静秋推托老三的热情时,无不为其含情脉脉心怀同情,又让人为其“无知”眠嘴偷笑,更让人感到是真戏假做。我为老三而遗憾,但更为静秋而惋惜。如果一对情人,是这样一种分离,在这般无知及无能中失去彼此,我宁可看到这所谓的纯情变得风情万种,宁可静秋在失身谩骂中变得更真实、更伟大。老三在没有得到静秋中死去了,死去的人是没有牵挂的,更没有指责。而静秋却在毫无得到中活着,她这一生会永远痛苦,因为她对不起老三,更对不起自己。
“山楂树之恋”之所以能感动身处不同时代的人,就因为他们这份感情有太多是如今的我们早已缺失了的,所以令人羡慕与向往。和他们相比,现在的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了,同时也少了更多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