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单位附近的邮局买邮票准备寄份东西,却被告知只剩1元和2元的票额,角和分的好些年都不卖了,不得已,只能加贴整元邮票。邮局没有邮票卖,猛然间我才发现,自从有了电脑,自己不寄信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不由得让我怀念起从前写信的日子。
在外求学时,手机是非常奢侈的通讯工具,基本上能找个固定电话已经不错了。记得当时我们学校只有一个IC电话机,插磁卡才能用的,在那个偏远的小城市,这已是非常便捷的通讯条件了。每到周末,电话前就排起了很长的队,大多都是给家人打,但对于当时拮据的学生时代来说,IC卡的价格也是昂贵的。所以写信自然成了联络感情与家人报平安的主要通讯交流方式。
那时候,经常都会盼着有信件来,来一封,回一封,每写一封都带着十二分的虔诚。一字一笔地认真书写,然后把邮票端端正正地贴上,认真检查沾上的封口,投递之后,就盼着回音了。每当经过学校收发室的时候,都不经意的会多逗留一会,期待着洁白的信件发到自己的手中。拿到信之后,并不着急拆看,而是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先欣赏那对方精挑细选的信封上的图案和邮票,之后才轻轻挑开,阅读那些真挚的词句,颇有“见字如面”的感觉。每每一封信可以让人激动好几天,直到下一封书信的到来,当然有时候也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通讯方式越来越快捷。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可以通过电话愉快的交流;一个从没有到邮局寄过信的小学生,可以熟练地操作电脑发送邮件。在这样一个科技信息时代,人们就算不一笔一画地写信也不会影响沟通交流,但是如果有了亲笔写信的经历,相信生活会更有滋味。
忙碌的我们逐渐少了一份心情来与人分享快乐和烦恼,也少了一份心情来关注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普通的人和事,那些琐碎的但却生动的感动也慢慢地在变得冷漠。一个电话是最快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把所有的想要表达的信息全部表达出来了,但却淹没了我们内心的一些最最深处的感受,那些感受本可在我们的信中慢慢地流露出来。
书信是朋友和家人互相倾诉感情的载体,对于各个历史阶段的名人来说,书信也是历史见证和手迹墨宝。时过境迁。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早已代替了写信。那些绿色的邮筒,七彩的邮票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一个过去时代的永远的记忆。
我不禁怀念那时等信的心情。。。(海丰总公司叶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