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女儿的高考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中出现的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我想起女儿5年前的高考……
 
    站在5年前6月的天空下,望着女儿步入高考考场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心情十分的复杂。在这种近似合理却又很残酷的选择中,我不敢想象女儿将会考出怎样的成绩?将会接受怎样的结果?
 
    如箭在弦上,复习迎考的最后时日里,女儿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透散出紧张、激昂的气息。白天到学校跟着老师在题海中搏击,夜晚回家独自埋头在书本里苦钻。不逛商场,不去饭店,偶尔看一会电视或报纸也是“奢侈”,挑灯夜战早成习惯,息即入睡已是常态。这是决战前的漫长等待,这是抉择时的负重鏖战。怀抱个人的理想,肩负父母的期盼,面对社会各方压力,我真的不知道一个花季少女的心灵究竟能有多大的载荷?
 
    等待是一种煎熬,等待分数似乎比等待高考的时光还显得紧张、漫长,千万学子与万千亲朋守候在电话、电脑旁,分数公布之时似乎世间“今夜无人入眠”。在惴惴不安中,“判决”终于熬来了,高考成绩与平时的学习还算“等值”——但女儿知道,分数与我们预期的目标还有差距,况且失分最多的恰恰是她自己、老师与我们平时最最看好的一门。孩子的沉默似乎让我们窒息,孩子的无奈更让我们心疼。高考是公平的,高考宽泛的坦途对女儿来说竟又是如此的狭窄;分数是公正的,分数的唯一性,对孩子来说却又是那么的残酷无情!
 
    那年的高考,上海地区填写志愿是在高考前。选择就读学校与专业犹如沙里淘金,在浩如烟海的几百所院校、几千个专业中,选择志愿是决定今后甚至一生的命运,这哪是娇嗔稚嫩十多岁的孩子去选择的事啊,分明是对“考生亲友团”的一种考验!当我们抱着50%的希望、动了100%的脑筋、尽了1000%的努力,终于将《志愿表》“搞定”后,女儿直抒胸意:“如果落榜,我就去打工,决不复读!”面对这一决定,我们不知道女儿内心的痛楚有多深,我们也不敢想高考的竞争与残酷性会带给女儿的影响有多大!
 
    再一次等待是又一次煎熬,而且是对人的心智和耐力更彻底的检验。亲朋好友的关切询问,铺天盖地的招生广告,四面八方的招生电话,各种各样的高校招生估分信息,让你喜不是,乐不来。女儿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态度,选择的方法是闭门不出,不愿再让受尽煎熬的心再受刺激……终于等到了各院校录取分数线的公布,看到了投档的希望,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能够稍稍放下。
 
    人人都知道风雨过后是彩虹,我更愿意看到阳光总在风雨后。得知女儿已被录取的信息后,我们一家相视而立,没有激动,没有惊喜,有的是女儿一声长叹,如释重负。
 
    也许是12年的期盼太久太长,也许是几十天的煎熬太长太久,当命运的选择终于有了结果后,我真的不知道,是该激动还是喜悦?(五四有限公司:王滨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