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印象三夏
|
|
|
听到巴士上同行的旅客望着田间一堆堆的秸秆说“收稻子了啊”,我心里窃笑:“我原也是这样不分,稻麦不分,哪怕是稻麦生长的时节也是不知的。”虽然在学校的时候也曾和农学系的师生一起插过秧,脱麦粒,称量千粒重,可是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曾吸附在腿上的那只蚂蝗,要回想当时的衣着,才记起,哦,那是夏天。
去年三夏,第一次望见摊晒在场上的麦子,和沙滩一样一样的,满眼金灿灿的,相当壮观,更神奇的是这麦滩也是可以任人在上面行走的,我还小心翼翼生怕踩坏了,咦?车子都可以开,“嗯?那不成面粉了嘛!”,“真是外行人说外行话啊……”,听了老公的讲解才知道,原来这麦子成熟后水分含量低于一定程度后是相当的坚硬的,而如若带青收割,那就真的会变面粉,之前的辛劳也就相当于无用功了,看来把握收割时间是相当的重要。
才说着呢,天空飘过几朵黑云,大家的神色立马进入高度警戒状态,“难倒要变天了?天气预报再打一下!”。早知道在生产队是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的,尤其是在收获的季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全队人员上上下下调动起来,一起“抢场”,连会计也主动上场了……
晚风习习,过路的雨云一顿折腾耽搁了大家的晚饭时间,可是大家依旧还是有说有笑,劲真足。最有意思的是每每在餐桌上交流完了一天的工作,布置完了明天的工作之后,总要来上一句“吃饭时间不准谈公事”收尾,屡试不爽。
今年三夏,是我在农场感受的第一个完整的三夏。作为生产队员的家属,早已习惯老公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只是农忙期间每天清晨的电话铃声更紧了,4点、5点、6点都是必须醒来几次的。老公每天换洗的衣服更脏了,清水浸一下,上浮一层油花,水底一层尘土。
“从今天晚上开始我不回家了”,一条短信,没有多说,我知道,最艰巨的任务到来了。
经过三天三夜,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老公满腮的胡渣,可是依旧神采飞扬,收获的喜悦冲淡了艰辛与疲惫…… (林金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