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美 在 婺 源
|
|
|
邵恩 (东海总公司)
阳春三月,去了次被称为“中国第一最美乡村”的婺源。
有些美,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时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得到。
它的美,美在它的古建筑。49年前,婺源还属于安徽,所以当地留下的古建筑都具有徽州建筑的特点。婺源的民居,黑瓦白墙,马头翘角,色彩典雅大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屋顶上的马头墙,也称风火墙。据说风火墙有两大功效:一是傍边的屋宅一旦失火,可以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二是象征意义,那风火墙头的造型,象是急切盼望丈夫归家的妻子。除此以外,徽民居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窗户很小,有些墙面就根本没窗。据说是因为夫君一般都外出,女子在家以免春光外泄。为解决窗户狭小而带来的采光不足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有了有别于其他建筑的----厅堂前的天井,算作为不是窗户的窗户。一下雨,雨会通过这通天“窗户”的瓦沿滴落在堂前的家里。当然下面有接水的水池,再通过下水道排到外面。美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
它的美,美在它的油菜花。虽说今年春的脚步姗姗来迟,但到三月末,油菜花还是奋力的挣脱了寒的束缚,舒展开它那诱人的小蛮腰,迫不及待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平地也好,梯田也罢,凡能种植的地方都有油菜花的身影。微风吹过,它象是在舞池中踏着轻盈欢快舞步的美少女,含情脉脉,阿娜多姿,让人不由得顿生爱意。更能让喜欢拍彩照的人们凭添了一份亮丽的色彩!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那是在解放前流传在当地的一句民谣。要摆脱贫困,走出大山,只有两条路,一是奋发读书,古有教育家朱熹就出身在婺源,而今那里的一中,据导游介绍每年总有几个能考上象清华、北大等著名高等学府的。二是外出经商。徽商遍及全国,是全国十大商帮之一。他们亦儒亦商,辛勤力耕,在同行中也是出了名的。
在旅游“吃住行游乐购”等几大要素中,也绝对少不了“方便”这环节,看似小问题其实大麻烦。大凡的导游都把“方便”称之为“唱歌”。把解决“方便”的地方通常称为洗手间。而在婺源,当然也有叫洗手间或卫生间的,但有两处,一处叫“雅园”,一处叫“舒畅园”的,仔细想想,倒是既雅又妥帖!
(画中婺源)
(马头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