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日本大地震中弥足珍贵的两点启示

施裕(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3月11日下午北京时间 13:36分,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震级为9级,而大地震所引发的排山倒海般的海啸,更令人惊恐。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日本的大地震。成千上万日本人的命运和在日中国人的安危,让我们唏嘘和挂念;而可能出现的余震和核泄漏风险,更让全世界一起揪心,共同寻找应对之策。
 
  这次日本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可能永远无法愈合,它带给我们人类许多启示,但我觉得有两点弥足珍贵:
 
  一是大灾难面前,日本人所表现的淡定和从容,让我肃然起敬。“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数百万人都一起走上了街头,但都自动列队默默前行,秩序井然,毫无喧哗,我在开车,路上塞车,但也毫无喇叭声,眼前的一切,仿佛是部场面巨大的无声电影”……这两天,日本民众在大地震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序和从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对横扫一切的大灾难,每个民族都以具体行动彰显自己的个性。日本民众临“震”不惧,表现出匪夷所思的淡定、沉稳,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日本何能至此?当你从小接受防灾教育,掌握基本的灾难自救常识;当你所在的建筑物能够最大程度抵御地震灾害;当你走出建筑物后可以轻易找到备有必要物资的庇护所;当你能第一时间接收到与灾害相关的真实信息;当你相信政府会及时提供最有效的救灾帮助时……其国民自然更容易做到处“震”不惊。
 
  面对地震灾害,日本人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集体主义,团结一致,勇敢面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在二战之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可以创造经济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有日本地震中有一个细节,读罢令人浮想联翩,感慨系之。地震发生时,有一中国记者恰好在当地学校上课,他写道“当地震持续了将近三分钟后,稍稍有所减轻,老师要求我们什么也不要拿,赶紧离开教学楼……老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了电源。”教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且还不忘关掉电源,那份从容岂是一个“服”字了得。
 
  日本国民在大地震中的从容不迫,以及在灾难中所表现出的国民责任感,值得学习。当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到一定阶段时,旧的价值体系受到冲击,一些旧的思维已不合时宜,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思维、新体系又尚未完全确立,人们的精神领域容易失序,面对一些突发问题显得无所适从。市场经济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易刺激个人意识,造成个人主义膨胀、集体主义式微、伦理道德的紊乱等负面效应。显然,在应对可能的未知灾难中,这种精神状态确有改善和提升的必要。
 
  日本国民在地震中的表现,是一个无言的提醒,面对地震等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注重硬件建设,用物质与技术筑牢灾害的防线,将损害降到最低。而某种意义上,更重要的则是将国民的公民素质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除了防灾教育,还有公民意识与国民精神的塑造。任何时候均需谨记,国家富强从来就不只是经济上的崛起,公民素质、国家精神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是人类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同情、关切和凝聚,超越一切。天灾面前,人类就是整体。从去年的海地到智利,从一个月前的新西兰到今天的日本,从地震到洪灾到龙卷风……灾难频繁发生,带给人类永远的创痛,也一次次提醒着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令人惊惧的灾难面前,人类能做的,也许就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携手而行。为异国他乡的人们祈福,就是为自己祈福;帮助受灾的人们重新站起来,也是在帮助自己。
 
  曾经在日本仙台求学的鲁迅先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一刻,“悲天悯人”的情怀应该是一致的。
 
  明天,日本的灾情会怎样?我们不知道,但我们愿意祈祷,并和更多国家与人民一起,提供可能的帮助。我们相信,阳光能洒在四川汶川新建的羌寨上,能照在云南盈江县拉勐村的孩子们的脸上,也应该会给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的灾民们带来暖意…… 
 
  我相信,明天太阳还会照样升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