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裕(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2010年,渐行渐远。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有两件事永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一是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二是上海“11.15”胶州路大火。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从未有如此众多的国家同时携手展示独特的文化与和平发展理念,从未有如此众多的人群携手同赴一场人类文明盛会。尽管上海世博会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了,但至今每每回忆起自己15次游览世博园的情景,仍然让我怦然心动,一种难舍的心情油然而生。
世博会到底给我们留下什么?改变了什么?我无数次这样问自己。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众多发展中国家亮相世博,人类文明交流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在全球人口已有一半走进城市的今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激发着人们联手应对城市化挑战的勇气与信心。
这是有史以来人类低碳文明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当全球共同面临发展转型的挑战与机遇,上海世博会高扬的低碳理念具有发人深思的引领作用。
这是有史以来参与程度最广、文化呈现最为多元的一次世博会。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1.5亿多人次进园参观或网上观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所未有地聚集在世博会的旗帜下。
当中国的战国铜车马奔向希腊的雅典娜,当丹麦小美人鱼倾听非洲的木鼓,当中国紫禁城的青花瓷与德国德累斯顿的玛瑙杯在城市足迹馆彼此打量……上海世博会书写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交流互鉴的新篇章,书写了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太多感人的故事在世博会上传颂,太多美好的瞬间在世博会上呈现。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感叹:“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的标准如此之高,此后我们甚至要用几十年去达到它。”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已经远去,人们正把目光聚焦在“后世博”时代。那些被广泛认同的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经验,那些在世博园中积累起来的经典范例,那些展示中张扬的思想、行动中显现的精神,如何才能复制到更多城市、更多的地方,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一切从世博会开始”,续写“成功、精彩、难忘”的新篇章,世博会孕育的精神才能不断光大,世博会讲述的故事方能经久流传。
上海“11.15”胶州路大火是城市之痛,上海之疡。世博会闭幕后仅仅半个月就发生这一起令世界为之震惊的火灾,58条鲜活的生命顿时被大火吞噬,令人叹惜,令人心痛。在发生火灾的第七天(俗称“头七”),数以万计的上海市民不约而同,来到胶州路火灾现场,祭奠遇难者。人们默默地排着队,缓缓行进,队伍绵延数公里;来到大楼前,默默地鞠躬、献花,默默流泪,寄托哀思。有人自费买来数万朵白菊花,免费派发,有乐团自发来到现场义演,用音乐为逝者送行。这个城市的民众以无声的行动表达心声——再大的灾难,我们共同渡过。说真的,我从电视上看到这些场景,感动不已,不禁淆然泪下。它让我看到我们这个城市对生命的珍视和市民们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展示出我们这个城市正视灾难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坚定、静穆、优雅、尊严;这样的力量,可以告慰逝者,温暖生者;这样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同心携手,迎接明天的太阳。恩格斯说过:人类每一次灾难,总是伴随着历史给予进步为补偿的。真诚祈福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2010年,即将远离我们而去。2010年,这两件一喜一悲的大事,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像我一样是刻骨铭心,永久难忘。好在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向前的,充满希望的2011年又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们敬请期待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吧!
写于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