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上海崇明·光明丰收节随笔
高作其(作者单位:烟糖集团)
十月十六日上午,当胡延照副市长宣布“上海崇明·光明丰收节开幕”的时候,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震耳的锣鼓欢快的敲响,长江农场黄灿灿的稻田里,大红色的巨型收割机开始了轰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不可遏止的笑容,刹那时,一种丰收的喜悦感,占满了我的心间——丰收日,才是真正值得去庆贺,去为之欢呼的节日。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远古的刀耕火种应该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劳作,去获得收成的农业文明的开始,从此,也就有了耕作,播种,收割。有了炊烟袅袅,也有了人类的进化繁衍,更有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的制国方略。民以食为天,农业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然。
当我们参观着各种农业机械的时候,当我们看着稻谷被流水线加工成一包包漂亮的大米时,当我们品尝着用优质大米做出的香喷喷的米饭时,当我们行走在被夕阳染成一片金色的田间时,心头不由得想到……
丰收,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期待。
凡事都会有个因果关系,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但是,甜的瓜一定是用汗水浇灌的,大的豆也一定是搅拌着辛劳去播种的。对丰收的美好期待,如果没有对土地的热爱,没有披星戴月的辛劳,这期待,或许只能是一只画在纸上的炊饼。捧起金色的稻谷,粗糙的手才会有丰收喜悦的颤抖,如镂如刻的皱纹里,才会有丰收喜悦的笑。
丰收,不能仅仅依靠上天的恩赐。
“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往往会被连在一起,成为农村常见的春联,比如:“得四时风调雨顺,堆五谷仓餍丰登”。植物的生长,真的与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难怪,农村会有许多与天气有关的谚语。由此,不禁让人有这样的联想,其一,好的天气和好的环境,往往与人的科学改造有关,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其本意抑或就是古人改造环境的准则。最让人折服的是,四川盆地之所以成为富庶的天府之国,不正是有了李冰父子堆渚凿山,建成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才使得巴山蜀水绵延了千年的风调雨顺;其二,好的天气与环境,真的需要我们去好好的保护和爱护。别让太多的黑烟把蓝天遮盖,别让清澈的河水越来越浑浊,让草原有鲜花,让鸟儿有欢唱,为了让丰收的愿望可以去实现,请善待我们的地球。改造是善待,爱护和保护更是善待。
丰收的,不仅仅是粮食。
丰收总是与劳动联系在一起,当我们在收获丰收成果的时候,更值得我们去体味的,其实是整个劳动的过程。当劳动者看到翠嫩的秧苗把田垄染绿的时候,摘下草帽,擦去汗水,眼眸里的神态会告诉你,他已经看到了丰收;当劳动者使用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进行田间管理的时候,广袤田野的每一株绿芽,就象他精心呵护着的孩子,他的眼神也会告诉你,他已经看到了丰收——劳动者的精神和风采,不断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让农业劳动有了更新的内涵,此时,我把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面容与眼前的收割机叠加在了一起……这难道不也是我的丰收心情吗。
夕阳西下,崇明岛的风儿有点凉意了。被防护林割成一块块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谷低垂着饱满的稻穗,天边一抹晚霞,格外绚丽,我站在田头,久久的远望着………
丰收,让我有了过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