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世博,我们难说再见

施 裕(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夜景)
(夜景)
 
  历时半年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落下帷幕,一种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说真的,我舍不得它离开,感叹时光流逝的太快。前几天,我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一篇一位世博志愿者写的文章《今夜我将离开》,让我感同身受。特别文章末尾“今夜,我已离开,心留在了那个地方”,更使我百感交集。
 
  世博,它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情感和期待。尤其在世博期间,上海殚精竭虑营造的优质的管理水平、文明的处事方式、良好的治安环境、周到的服务理念及优质的空气质量,不仅博得国际友人的倾心盛赞,也成为上海市民的珍贵记忆。
 
  从世博园开园到现在,我已经十多次踏进世博园了,参观近百个场馆。10月31日——世博会闭幕那天,我又买好票,还将去世博园。我的同事都说我成了一个世博迷。说真的,每次进世博会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世博会,犹如丰盛的世纪大餐,让我们的确领悟到它的博大精深。
 
  世博会是感受世界脉动、观察多彩世界的多功能平台;世博会是浓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世博会是建筑艺术的万花筒;世博会更是科技创新的舞台。中国馆中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画中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日本馆中可爱、灵动的机器人,特别一曲悠扬的《茉莉花》小提琴演奏,让人如痴如醉;德国馆中充满活力的“动力球”,让人充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沙特阿拉伯馆的“月亮船”,造型奇特新颖,馆中硕大的4D银幕,更是吸引无数参观趋之若鹜,他们不惜排上8小时以上甚至更多时间的队去争相目睹。还有国家电网馆中的“磨盒”、中国民营企业馆的八分钟高潮秀等等……世博会不愧为科技创新的舞台,视觉艺术的盛宴,让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十多次进园区,感触最深的除了世博展馆外,就是我们的志愿者和馆内服务员。他们的热情、细致和始终充满微笑的服务,让每位参观世博园的人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最为感动的是,有一次我背着相机,扛着三脚架,进国家电网馆看3D片。有位馆内服务员,见我拿着这么多东西,就主动上来要帮我拿三脚架。我婉言谢绝了三次,但他还是执意要帮我拿。真的让我受宠若惊。
 
  世博会就要离我们远去了。世博之后,“世博精神”的接力棒还会继续传下去吗?世博志愿者是世博的一大亮点,那么,这道感人的风景在世博后能否依然靓丽?还有我们的优质的管理水平、良好的治安环境,周到的服务理念等以及蓝天白云,我们是否会继续享用这样的美好吗?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各级政府已经在如何把世博精神在“后世博”形成长效机制而未雨绸缪了。如卢湾、静安区已确认,保留部分志愿者服务站延伸到世博后,使这一举世瞩目的服务模式从临时性转为常态化。市委书记俞正声已明确表示:要用好世博契机,精心谋划好世博之后这篇大文章。
 
  世博,我们难说再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因为我们精彩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