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农九队队长吴万进同志
俗话说“小麦一黄,虎口夺粮”。为了夏粮的颗粒归仓,自三夏工作开展以来,在上农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人们抢收抢种的繁忙景象。他们穿梭在田野,行走在阡陌,心中装着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自身岗位的忠诚,头顶烈日,脚踏热土,挥汗如雨,默默地为三夏农忙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中有已将近60岁即将退休的老农场人,也有暂时留场工作的一所干警,更有刚刚来农场工作的新农场人……他们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党员、有的是农场的普通一员……是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无悔付出,共同唱响了三夏大忙的“战歌”,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集“病号”指挥员、模范战斗员、热心服务员于一体的上农九队队长吴万进就是其中一位。
“病号”指挥员:科学决策 果断行动
到上农九队采访吴万进队长的时候,是下午3点,他办公室的门开着,队里的核算员杨大姐告诉我们,他下田去了。过了大约一刻钟左右,门外摩托车的声音响了,他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在办公室坐下后,他习惯性地点起一支烟,边抽边和我们聊了起来。
虽然,交谈过程中,他一直面带微笑,耐心地和我们讲队里三夏工作的情况,但我们还是从他黑瘦的脸庞上看出了几许疲倦,以及因为缺少睡眠,他双眼里那隐隐约约的红血丝。当我问他,听说您今年是带病上阵的“病号”指挥员队长时,他笑了笑说:“现在身体好多了”。他办公桌上放着的红药片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和注意,在我们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下,他才说出了自己生病的实情。原来,今年三月份在杭州干部体检时他就查出了甲状腺疾病,当时,春耕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因为牵挂着队里的事情,他一做完手术拆完线,没有休息就径直来单位上班了。直到农忙开始前夕,因为腰部痛疼加剧,到医院做检查,才得知自己又患上了腰间盘狭窄的毛病。医生建议他立即去上海手术治疗,但农忙刚刚开始,他悄悄地把报告单放进了口袋,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独自把手术日期推迟到农忙结束以后。他和往常一样,每天四五点钟,第一个来队里上班,晚上最后一个离开队里。他默默地强忍着腰椎盘狭窄带来的痛疼,一直坚守在岗位,做好大队的主心骨和指挥员。
9队有7000多亩土地,是农场第二大生产队。今年夏收作物面积一共有6000多亩,夏收面积和任务也排在各生产队前列。队里一共有7名人员,除了保管和核算员,其他的5名人员,每人将近要管理1000多亩地。为了不误农时,圆满完成队里的三夏工作任务,吴队长自己担任指挥员,全面指挥队里的三夏工作。他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以及队里的实际情况,给大家进行了科学分工,一手抓好夏收工作,一手抓好夏种工作。他负责夏收和晒场管理,副队长王红忠负责插秧工作,统计兼协理员负责机械作业,核算员负责财务及后勤工作。虽然队里人少,工作任务重,但在以他为核心的总指挥的科学指挥和协调下,队里的三夏工作进展相当顺利。在6天5夜抢收小麦的过程中,他吃住在队里,没回过一趟家,和大家齐肩并战,合理安排人手,协调调度机车,有序指挥晒场,正是他的科学决策和果断行动,才成功地赶在17号晚上,将队里所有的小麦抢收上场。
模范战斗员:勇挑重担 勇当先锋
考虑到今年因气候因素导致的麦收推迟的工作原因,他除了做好指挥员,全盘指挥队里三夏工作的开展外,还身先士卒,勇当先锋,主动挑起晒场管理的重担,每天在场上指挥调度,被大家称为模范战斗员。
每天早上,吴队长到队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大家开个简单的碰头会,安排落实好一天的工作,叮咛好大事嘱咐好小事。这才起身去晒场,安排人力,组织机力,指挥协调好粮食进场摊晒工作。面对集中收割给晒场摊晒工作造成的巨大压力,他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一方面每天组织近40人进行翻场,勤翻勤晒,平均一小时翻场一次,加快翻晒的频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扬场机、翻场机、输送机、扒谷机“四机并转”的效能优势,加快摊晒进度。同时,他还积极采取“两步摊晒法”,做好保粮保种工作。即先将麦子烘干到其短期储存的安全水分含量15%左右临时仓储,待后期烘干压力相对减小后再将其二次烘干至12.5%的水分进行储存。此外,他注重和种子公司烘干房保持密切联系,利用烘干房来烘干场上富余的小麦,及时缓解晒场压力,确保所有上场小麦不发生霉变。
每一天,他都要往返晒场好几个来回,有时候,腰痛的吃不消了,他就索性在场边坐下来现场指挥。队里的人劝他在办公室里休息休息,他总是说大家都在忙,我是队长,就更要带好头,应该当先锋、打头阵、做标杆。
热心服务员:真诚关爱 情暖大家
“队长不光是领导,更是老大哥!只要他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采访中,队里的同事这样评价吴万进。
“为了让我们回家睡个安稳觉,吴队长经常自己在队里值班,让我们很感动……”队里的同事如是说。
“吴队长平时话不多,但对我们都很关心,特别是每天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他总会问问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让我们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可能是连续工作,太疲劳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腰间盘狭窄病情加剧的原因,吴队长坐下再起身时,没有以前那么利索,有时候往往要借助椅子慢慢站起来。即便如此,细心的他,时不时还会到厨房走走看看,叮咛伙房人员要注意卫生,把伙食搞好点,要让大家有充足的营养,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采访中,队里的杨大姐告诉我们。
“我们吴队长心特别好,不仅对我们大家好,对民工们也特别好。起先,民工们在田里场上干活,有时候渴了就喝点自来水。吴队长看到后,就关照我们去街上批发了桶装纯净水,分给他们,民工们都夸吴队长,都愿意跟着他干。”采访中,类似这样的话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暂时留场工作的干警的他,没有因为自己身份的特殊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有着12年队长经历的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老资格而懈怠队里的工作;作为一位有着1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他,更没有忘记党员的称呼和身份,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党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实,象他这样心系农场,情系农业的干警还有很多,是他们的满腔热忱、默默奉献和辛勤耕耘,让上农大地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麦香稻甜的喜悦中不断续写着粮食生产的新辉煌。 (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