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妙笔点精华 品味佳人美

 
  
  近日,几个电视频道在热播《杨贵妃秘史》。在遐想之余,忽然想起元散曲中白朴的一首《醉中天》的小令——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这首用题目写人的小令在诗词中是很少见的。但在作者白朴的笔下写得逸趣横生,生动鲜活,充分体现了散曲的艺术特色。
  首两句是用惊异语起头,突出这位佳人的美,也属惊人之笔,他怀疑这位佳人杨贵妃再现,是怎样逃脱马嵬驿灾难的!只有在我看完《杨贵妃秘史》后,才算找出了答案。
  佳人脸上的黑痣与杨贵妃有何关系?白朴写“曾与明皇捧砚来”。此句只作字面理解是说不过去的,可想而知,唐明皇宫中有许多太监和宫女,明皇如果要写字,写诗,写文章,岂能用杨贵妃为他捧砚呢?据记载,李太白在御前挥毫时,杨贵妃曾为之捧砚,太监高力士曾为之脱靴(见《合壁事类》)。所以,这句曲词应改为“曾与太白捧砚来。”但,因李白是奉明皇之命写歌词的。换句说法,其实际意思是曾代替唐明皇捧砚,供李太白挥毫,这样就使得皇帝与贵妃更接近平民化、世俗化了。也使得杨贵妃向黑痣靠进了一步,这是非常巧秒的安排。“美脸风流杀。”是说“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么一位绝代美人捧着砚台在旁边侍侯着,使醉眼惺松的李太白不觉看出了神,饱蘸浓墨,笔头一歪,向她的脸上挥去,“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黑痣出现了!容华绝代的美人的粉面上长着一颗才华盖世的诗人点染而成的黑痣,相互映衬,益增娇态,妙!
  试想,白朴虽利用了石破惊天之笔,章显了自己富艳的才情。但,他却忽略了当时的君臣之礼。纵然,李太白有多大的胆,多放纵,也不敢对贵妃望呆,用笔向她脸上挥洒,这是与实际生活中不相符的。然而,作此夸张的想像,着实为他所创造的艺术作品赋予了诗意般的魅力。(李泽   跃进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