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再读“青春万岁”有感

 
  
  记得第一次读王蒙先生所作“青春万岁”是在读大学之前,那个时候我酷爱诗歌,喜欢汪国真、读过席慕容,也为余光中的《海棠纹身》所黯然感伤。
 
  进入大学读书后,因为课程安排得比较松散,留出了更多的私人空间,在那一阶段,更关注于阅读专业书籍和有助于累积广博知识的读物,比如新闻学、法学专著,比如费正清、白寿彝所著的中国史、各种人物传记以及当代小说,甚至通读了莎士比亚全集、老舍全集,忽略了很多的优秀诗歌。但是,这并不是说不爱诗歌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曾一度被我制作成电脑桌面,当然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的。那个时候有一种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认识,感觉诗歌是贵族的文化消费,虽然可能很有意境,但是感觉很华而不实,纯粹是浪费时间,比如说海涅的诗。还有一种认为,认为踏入社会,诗歌是不能给你带来什么的,所以更多地时候,在图书馆里每当走过黑压压的诗歌廊架时,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
 
  在人生走过完全无知的岁月后,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对诗歌有所感触,先是在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孔雀》中听到了一首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片断,记得那个片段的大意是这样的,“让那些在快乐中发霉的人们迅速死亡,好让应该成长的孩子能够成长,这一天将会来到,他们将用我的诗作为孩子的名字”这段文字表述的感情很激进,所用的文字很直白,但是我们能感觉到力量、自信、激情。而且因为那时候我正在从事有关禁毒的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些吸毒者,看到过很多被形容为拥有“腐败堕落的灵魂”的人,所以对这段诗歌的表达的情绪很有感触。
 
  曾经在和青年报首席编辑殷启明交谈中,他即兴朗诵了一段诗歌,使他大为惊讶的是我脱口而出道出了诗歌作者马雅可夫斯基的名讳,要知道像我这个年龄的人,80后,除非你是学中文的否则在常规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不可能知道马雅可夫斯基这样一个诗人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个远去时代的意识形态,一段被很多人淡漠的历史。
 
  追逐最初的梦想,大学毕业后我离开了上海去了广州,努力打拼自己的江山,那个时候,事情很多、人很累,于是阅读的习惯被我搁置。
 
  回到上海,因为同学在电视台工作,有一次受邀参加东视节目制作,其实也就是当拍手观众,那次邀请的嘉宾是于丹老师,在听她讲述时,注意到她提到了“让所有的日子都来”的言辞。于是,记忆的闸门打开,奔涌出散乱的诗歌片断,其中就有王蒙先生早年创造的“青春万岁”,这首诗歌是积极的、昂扬的、自信的、青春的。
 
  诗中写道“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很欢喜、很愉悦的文字表达,很积极,那种不惧怕任何事情的自信和积极,或许因为青春的自信,让我感觉到游刃于文字之间的大气。“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描绘了青年人,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现实状况下生活的常态,一种活力通过简单的文字和自由的结构表达出来,这种感觉难以用跃然纸上来形容,因为这仅仅是一种内心关于快乐的体验,一种感觉。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年轻就是有资本,正因为有这种资本,可以让我们这些正在年轻的人,和将要年轻的人特别的从容大气,任何事情也都不拒绝,我们欢迎任何的快乐和悲伤,因为我们样样好奇。“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的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在这里,诗人将情绪拉回现实,对于各种生活、工作的现实问题,报以一种理性的责任意识,让人感觉到在充满快乐和自信的岁月里,年轻人也同样会很认真地思考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报以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去诠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一种对社会负责,勇于负责任的承担责任的态度。特别是“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一段,留出了思维的空间,绘画出了诗歌的留白,不禁让读者浮想连翩。
 
  在评说王蒙先生的“青春万岁”的同时,我不禁将它与高尔基老先生的巨作“海燕”作比较,“海燕”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激奋的情绪,号召面对困难的人们像海燕一样搏击长空,不要学海鸥、海鸭一样面对暴风雨哀哀呻吟,不要像“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从叙述角度讲这两首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从精神实质上来说,它们都是不断鼓励年轻人要乐观向上、要有所作为。
 
  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进入殡葬行业也已经半年多了,记得去年六、七月间我在殡葬文化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我表达了要在殡葬行业扎根奉献的想法。在半年后的今天,借用读书活得给我的机会,我再次表达这样的心愿,我要像青春万岁中所描述的那些人一样生活、工作,要像海燕一样拼搏。
 
  在高呼青春万岁的同时,将自己所能贡献给殡葬行业,为这个古老而又青春的行业呐喊、助力。 (李建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