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五四有限公司政治工作部关于要求农垦人观看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文献记录片《第一犁》的通知精神,作为新一代的农垦人,我从12月27日起观看了这部连续三集的大型纪录片。让我了解了中国农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了解了农垦人改天换地的惊人壮举,走过中国农垦60年,中国农垦人走过的坎坷与艰辛、农垦人创造的人间奇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农业的巨大贡献将历历在目……
中国农垦从她创建那天起,就肩负着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她不仅继承了南泥湾大生产的创业精神,而且开启了中国垦荒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农垦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无私奉献青春才华,把亘古荒原变成了粮仓,把茫茫戈壁变成了绿洲,把盐碱滩涂变成了良田,把荒郊野岭变成了胶园,创造了世界农业开发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大型纪录片《第一犁》向世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英雄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他们中间有——
唤醒“北大荒”十八人小分队成员之一的葛维斌、驰骋黑土地的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寒地水稻推广第一人徐一戎、当年曾任广东湛江农垦局局长的张子元、全国劳动模范割胶能手魏梁爱……
然而,历史的辉煌只能说明过去。当农垦面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的时候,农垦人选择了改革。
没有体制的改革也没有今天农垦的大发展,没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没有农垦的多元经济。在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下,全国各地农垦涌现出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农场,葛柏林的家庭农场就黑龙江农垦培养的新一代农民,每年向国家上交2000多吨粮食;改革给海南农垦带来了多元经济的繁荣,橡胶总产量并没有因为种植面积的调整而降低,反倒明显提高;30年来,农垦人多元创业、多项开拓,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龙头企业群,辐射带动周边城乡共同发展。
正如原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的,现在我们国家的农垦事业,正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之一,有这样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
农垦以占全国4%左右的耕地,提供了占全国8%左右的粮食;
中国棉花的三分之一来自新疆农垦;
农垦的机械化水平大大高于全国水平;
河南全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而河南小麦良种的绝大部分是由农垦提供的;
……
可以说,农垦60年在整个国家的发展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期、关键时刻,农垦是一支调得出、顶得上、能应急的部队;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每一个关键时刻,包括三年自然灾害,洪水、冰雪、地震灾害,以及非典时期,农垦都是保障有效供给的一个可靠的力量,是任何单位不可替代的。
这是华夏大地农耕史上告别牛耕人种,开创新纪元的第一犁;这是伴随着共和国前进步伐,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犁;这是加入世贸后,向世人宣告中国农业将更加辉煌的第一犁。中国农垦创造了共和国建设急需的巨量财富。也留下了一份永远激励后人继续奋进的高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我们五四农垦新一代青年职工,觉得上了一堂新中国农垦历史发展的教育课,震撼心灵,从中汲取了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为能继承农垦事业的发展而感到荣幸。
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要以科学发展的态度,以新一代的五四农垦人,继承发扬老一代农垦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奋斗,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五四“二次创业”,房产“企业转型”的实现作出贡献。 (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