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西递访古

 
  又是一个莺飞草长、春风绿遍的季节,去西递也是在这样一个季节,春光特别明媚,西递的那份朴实和自然深深地打动了我。四月的皖南绿得像一块翡翠,漫山遍野的茶园、竹林、樟树长得茂盛,杜鹃花开得红艳,像一串串红宝石镶嵌在绿翡翠上,黑白相间的徽州民居从绿荫丛中半遮半掩地显露出来,透着一种宁静和安详。
 
  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的车停靠在一片山明水秀的谷地,正面是一座徽式石碑坊,高大巍峨,斗拱梁柱,飞檐峙耸,;底下双狮合抱,气度非凡。导游告诉我们:原来这里有多座碑坊,在文革中大多被毁,这座碑坊能得以幸免,是因当时在碑坊上书写着红色标语。
 
  走进一个圆月门,才发现已进入的西递村中,一条黑石板彻成的路,曲曲折折地通向古村深处。街的两旁徽州民居排列得错落有致,粉墙斑斑驳驳,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偶尔会有一株小草从老屋墙檐处顽强地伸展出来,绿绿的生命更衬托老屋的古老。街上人不多,很适宜怀古思幽。我们穿行在一座座别具特色的老屋里,恍若间时光倒流,每一座老房子都是一段浓缩的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也是一部徽商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舞台上,徽商曾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有“北晋南徽”之说,前不久,电视上播放的《走西口》就是讲述晋商起家的故事。徽商则活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建筑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反映,西递民居是典型的徽州建筑,黛瓦粉墙,色调素雅,不像北方建筑喜欢高门大院描红贴金,坐落在皖南的青山绿水之间,恰似一幅素描的水墨画。而走进民居,里面则幽深灰暗,带着些许神秘感。西递民居讲求风水,房屋大门喜朝西开,因西方主金,是财富的意思。厅堂往往设在老屋深处,周围被其他房子所环绕,厅前置一天井,徽人崇水,以水为财,每当雨天,雨水顺屋檐集中流入天井,称“四水归堂”。徽式厅堂的布局也与众不同,厅堂正中置钟,右边放一花瓶,左放一面镜子,钟声瓶镜谐音为“终身平静”。在厅堂两边各设一个半圆形的桌子,只有当外出经商的主人归来之时,才合成一个圆桌,称之为“花好月圆”。
 
  在西递的老屋里,我们看到有许多楹联,颇有意思,这些都是西递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其中大体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对景物的赞美,体现了西递人热爱自然,想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如“一溪烟水明如画;十亩桑田谁并耕”、“折腰何惜为浇花;染指不妨因涤砚”。另一种是西递人在经历了岁月的积淀,形成了对生活特有的感悟,反映了西递人崇儒、重商的思想,在西递的笃敬堂,有这样一幅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在另一处的对联是“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都是这种思想的一种表现。
 
  走出西递,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村外艳阳高照,蓝天、绿水、青山,俱来眼前。平时里习惯了周围人事的纷繁,西递的那份宁静和古朴,使人有一种心地坦然、神情安闲之感。坐在小溪边静静地等候,随手翻看一本关于西递的导游手册,上面记录西递如小舟,两头窄,中间宽,风水上说:船形西递,大吉大利。这是西递人的一种企盼,看来今日终于应验了。   (李建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