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不购物,不进大卖场

 
林一平(农工商超市)
 
  
  1994年初,我刚到非洲内陆国家博茨瓦纳,听说首都哈巴罗内西郊有一座一层10万平方米轻钢结构的商业中心,建筑设计大气,规模超巨,TRADE  WORLD仓储式大卖场就开设在其内。
 
  先出国的“老前辈”介绍,TRADE  WORLD大卖场之大,商品品种之多,让人叹为观止。听了心里痒痒的,出国前还没有听说过大卖场,不知其为何模样。怀着对大卖场的好奇心,在老同事的带领下,特意去见识一番,开开洋荤。临出发前,“老前辈”再次好心关照新出国的同事:“当地人不买东西,不进商店。要入乡随俗,进了商场一定要购物,一支口香糖,一块巧克力都行,多少不限。总之不能遭人家的白眼,丢了中国人的面子。”后来才弄明白这是中国入乡随俗,凭自己的感觉为外国商场制定的潜规则。
 
  第一次起进大卖场,我印象最深的是不见柜台,只见货架高矗,纸箱堆到天花板,商品陈列满目皆是,就是难觅营业员,挑捡商品随心所欲,拿得起,放得下,翻得转,看得够,任顾客自己称心如意地选择,第一次在商场里自由自在的感觉真好。回想国内的商业,天天提倡为人民服务,商店里的营业员老是作为投诉的对象,批语评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叫了半天也不答应,也不把货架上的商品递过来。顾客看过来看过去,挑选比较仔细,时间稍为长了些,营业员不耐烦了:又不买东西,看什么看!把顾客呛得好难受。现在才明白了,服务态度可以通过转换业态得到相当的改变与改善。
 
  地域差异,中外文化习俗差异与消费习惯的不同,培育了外国人的大卖场购物习惯与消费文化。当地的大卖场独立盖在城郊结合部,远离居民小区,购物交通靠私家车普及。在博茨瓦纳时间长了,看到当地人进入大卖场,不少顾客手持采购计划单,对号入座,照单取物,类似仓库保管员按单发料。外国人理性消费观念较强,食品公司每年发行月历,公布了每周的食谱,消费者凭谱前往大卖场采购。我多次关注,还未曾见到从大卖场里两手空空出来的顾客,当地人确实少有逛大卖场的习惯。
 
  中国的商家历来信奉“来的都是客”,进了商场,一视同仁,即使顾客不购物,踏入商场之际,能听到一声“欢迎光临”,培育了国人流行逛商店。上海话“兜马路”其实是逛商店。繁华的大都市沿街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南京路、四川北路上更是鳞次栉比,经典代表。逛马路买称心商品,淘便宜货,举家“兜马路”、结伴“兜马路”既可感受亲情友情,也是热闹节日或“黄金周”的保留节目。女孩子天生喜欢逛马路,逛起来劲头十足,不过瘾不收场。逛出了新景观,女人在商场里悠然自得转得开心,男人蹲在商店门口抽烟苦苦等候。
 
  国人爱好 “逛马路”的传统消费方式,是一种文化,一种消费文化,也是一种消遣,一种享受。商家更是珍惜其中的商机,将其延伸到了大卖场,设计大卖场时就考虑有其周边设置了其它配套业态,餐馆业,百货业,休闲娱乐业等,将大卖场这一业态洋为中用,推陈出新,适合于中国的水土。
 
2008.12.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