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看海丰知青馆 忆奔赴海丰农场

杨宗才(作者单位:长江总公司)
 
  2008年11月8日,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天空晴朗,太阳露出久违了的笑脸,朵朵白云象盛开的白玉兰。我又回到了阔别以久的故乡海丰农场。
 
  离开海丰农场已近二十年,有幸重返第二故乡,参加由大丰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的大丰――海丰知青纪念馆开馆仪式,心情特别地激动。这是一次重温农场生活之旅,农场精神之旅。尤其是看到展品中那一张小小的旧船票,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当年自己赴海丰农场的情景在脑海中清晰地一幕幕再现。
 
  我是72届知青,在卫校读了二年,分配到位于江苏大丰的海丰农场工作。74年底到海丰农场驻沪办报  到,领取了一张赴海丰农场的船票,一张购买蚊帐的购物券,一张办理很需要的托运单。按照时间要求,我借了一辆黄鱼车将行李送到河南路桥旁的码头,交由海丰船队。1975年1月8日这天,对我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坐晚上10点的东方红客船,从十六铺大达码头出发前往南通港转车赴海丰。码头上人山人海,老师、同学,亲朋好友都来送行。随着客船启航一声汽笛的鸣叫声,哭声、喊声,连成一片。轮船终于驶离了码头,外滩的灯火渐行渐远,吴淞口的灯塔时明时暗,大客船像一张漂泊在茫茫大海里的孤舟,向着夜色前行。
 
  清晨,在南通港换乘长途巨龙车,下午到了第二故乡――海丰农场。我们被安排在元华分场的一个连队里参加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百多号人被分到各个分场,我与其他共18人分到了下明分场。
 
  去下明分场那天,天下着雨,特别的冷。从元华分场到下明分场经过现在的海丰农场场部,过四岔 河再往北约七公里,过了五卯酉桥就到了下明分场的地界。还算幸运,我由于被安排负责行李押送,坐在东方红拖拉机上,其余人员坐在小上海卡车上。从公路上转往下明分场后,全是泥路,路面坑坑洼洼,拖拉机车轮印,卡车车轮印交错在一起,拖拉机左拐右突,左摇右摆,一路颠簸,一路眩晕。坐卡车的人员就没有这么享受了,卡车接连陷在泥坑里,车上的人只能下来推,起先谁都不知道,站在车的后面推,汽车一发动,车轮快速的废黜,将泥浆飞溅起来,搞得大家一身的泥浆,吃足了苦头。这段经历让我们真切了感受到了海丰农场“有路不好走,有水不好喝,有柴不好烧”的实情。
 
  由于下明卫生所正在建造未竣工,我们都先下放至各个连队。到了下明分场场部后,由各个连队派手扶拖拉机来把行要和人都接过去。我被安排到海丰最北首的果园大队,北依斗龙江,西邻三龙镇。
 
  终于到了最终的目的地。劳累了一天,夜里睡觉却难以入眠。一间宿舍放着九张高低铁床,住着18个知青。西北风穿过斗龙江边的防风林,发出一阵阵狼嚎般的啸声。老鼠特别的多,房梁上,床底下,四处乱串,不时自相残杀的叫声。
 
  可想而知,农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对于时代的选择和命运的安排,我从来没有怨过、恨过,用乐观的态度一切。对于人生,这其实也是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那样艰难困苦中都能够挺过来,还有什么样的坎过不去呢?
 
2008年11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