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裕(作者单位:民众公司)
(风车与芦苇交相辉映的崇明东旺沙)
(旭日初升的崇明东滩湿地)
国庆长假回了一次崇明。自从今年春节回了一次崇明老家后,就再没有回去过。国庆前夕父亲打来电话,希望我趁这次假期能回家看看。是的,父母已七十多岁了,特别母亲前不久刚刚大病初愈,是应该回去看看了。决定回家之前,我没有往家里打电话,一是想给父母一个惊喜,二是怕父母期盼。
十月一日那天,我起了一个大早。因为我知道每逢节假日,车客渡非常紧张,往往排队要等好几个小时。我想早点出门也许情况会好一些,更何况已是长假的第三天了。然而,还是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赶到宝杨码头时,车子已经排起了长龙,码头上人潮涌动。为了回家,只能耐着性子安静等待。在等待过程中,我发觉现在的车客渡码头比以前有明显两个不同:一是,码头比以前安静有序多了,不再给人一种乱哄哄的感觉。人们有序排队,安静等待。有的孩子还在码头上放起风筝来。等候在码头,看着熙来攘往的人,不由得想起自己也曾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一晃离开崇明岛已经七年了。心想人生之路不也就是在来来往往中度过的吗?二是,乘客多是去崇明旅游的城市人,他们中有的是同事,有的恋人,有的是一家人,看着他们一个个幸福样,心中有无限感慨。真的要感谢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带给国人太多的幸福。同样也是要感谢改革开放三十年,使崇明岛成为旅游胜地。
10点30分左右终于登上轮船。我马上打电话给家里,是母亲接的电话。我告诉她,还有两个小时就到家了,听得出来母亲又高兴又惊喜。母亲在电话中责怪我,为什么事先不告诉他们,好准备一些好的小菜。已步入中年的我,越来越懂得父母的心事,就是希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12:30分终于回到家里,父母已经烧好一桌菜等着我。吃着父亲自己亲手在菜园里种植的毛豆、鸡毛菜和花生,感觉特别得香,比山珍海味还好吃。然而一想到日渐消瘦和衰老的父母,还在为子女忙忙碌碌时,我的眼泪快要出来了。我真的有一种愧疚感。我在心中默默祈福父母身体健康。
吃过午饭稍作休息,我便带着父母去崇明东滩候鸟保护湿地去看看。尽管我家离东滩湿地很近,但候鸟保护湿地建好后父母从来没有去过。我一路开着车,一边望着自己曾经洒下辛勤汗水的东旺沙,脑海中情不自禁地又回忆起自己曾在东旺沙大堤上站岗的情景,风吹雨淋,吃了不少苦。当然比起父辈们吃的苦,我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父亲1964年就到农场参加围垦,可以说把一辈子奉献了农垦事业。我的思绪还没有展开,东滩湿地就到了。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游客了。父母连连说,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阳光明媚,秋风吹佛,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看着时而飞过的小鸟,久住城市的我,顿感煞是舒服,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传遍全身,美丽的东滩,真的让人陶醉。在回家路上,我对父母说,明天一早我要来看日出。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把我从梦中叫醒。我来不及洗漱就直奔东滩。此时的东滩异常安静,空气中弥漫着芦苇的青香味,淡淡的薄雾更让整个东滩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来到大堤上,发觉已有许多游客正静静等待日出的那一刻。大堤上还支起好几个五颜六色的帐篷。此时,突然一缕光线从云雾中喷射而出,慢慢地鲜红的太阳露出了半个脸,霎时映红了天边,站在大堤上观看日出的游客们,顿时欢呼雀跃。不一会儿功夫太阳露出了整个笑脸,高高悬挂在天空中。在阳光照耀下的东滩,显得格外美丽,特别是看着那风中摇曳的芦苇,静静流淌的小河,给人以无限遐想。人们纷纷用相机记录下这最壮丽的一刻。我也举起了相机,留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这次回崇明,让我重新认识了崇明和东旺沙,也更让我深深热爱自己这一片故土,因为这里不仅有养育我的父母,而且留下我自己青春的足迹,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我的未来。越加美丽、迷人的崇明岛,未来我还能认识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