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奋斗——80后的我们
|
|
|
◇ 聂行 (作者单位:东风医院)
看《奋斗》,应该说是缘于看大导演赵宝刚的专访,里面介绍了赵导《别了,温歌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以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等等大作之后,特别介绍了最新的力作《奋斗》:一部关于80后的最真实再现。我对明星背后故事的兴趣一贯大于看他们前台光鲜亮丽的表现。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同的人都共同拥有的最真实的生活,可谓是听的津津有味,也许就是在这津津有味的听讲中,那三个字80后吸引了我。
其实看完了,觉得故事也挺简单的,就是那么几个人的事。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几个80后,怀揣着各自最初的梦想,走出了象牙塔的大门,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爱情、事业、婚姻的洗礼,一次又一次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之后,各自对于生活的思想,对于生活的态度有着怎样的突破与升华的过程。看罢,觉得虽然是远远超于现实的艺术,但依旧感触颇深。
80后的我们没有70年代国家统分的铁饭碗,就算你学到满腹经纶了,你还是要拿着挖空心思做好,却实在经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冷落早已变的皱皱巴巴的简历在人才市场里一次又一次的毛遂自荐,尝试着所谓的双向选择。就算自荐成功了,你还要面临应聘单位的试用,出色的试用结束你最幸运的结果也仅仅是合同。合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依旧是不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的工作让你感觉不稳定的生活, 不稳定的生活开始让你产生不稳定的思想,不稳定的思想让你不敢过早背负那分本是用来享受,却变的有些累赘的责任。华子便是如此, 不是不想,而是因为怕,怕自己的不稳定不能给露露带来最大的幸福,所以迟疑了。可就是这分迟疑,让他失去了一分美好的缘分。有时候想想,再伟大的爱情似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显得有些苍白。年少冲动的80后希望在残酷的现实社会里找寻并实现自己的梦,殊不知道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似乎又在不断得提醒着这群揣梦之人:人不能只活在梦里,人要吃饭、人要走路,所有这些都不可能从天而降。我们似乎不能说为了吃饭而挣钱,那就用早年电视剧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说吧:挣钱有时候不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实在不知道这句话是属于高尚的生活态度,还是属于冠冕堂皇的借口。 也许陆涛便属于这样的人,一个带有完美主义色彩的80后。可是他的梦太完美了,完美到他的每句话里必带的两个字:我要,他或许忘了,这个世界不是你要就可以给的;完美到那富丽堂皇的梦想里的房子在现实的人看来都不可能接受;完美到他自己感觉不到身边的人为他所付出的一切。一个相当的自我完美主义者却在感情的世界里屡屡受挫,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我感动于他的生父给予他的一切付出,可我同样不欣赏他的做法。也许一个人作惯了生意,难免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也用上了带有生意色彩的想法和做法。可是他也忘了,感情不是生意,而是需要尊重彼此、珍惜彼此,就象最能出花样的向南和杨哓芸在打打闹闹分分合合中尝试了离别的辛酸,最终以手中三个强有力的证书证明了那分感情的弥足珍贵。可能上天也就是眷恋陆涛在亲情的世界中遭遇了那样不平的坎坷,所以在爱情的世界里让他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坎坷,最终还是收获了夏琳——这个虽穷,但真诚、漂亮、骄傲、自尊、自强、自立的80后女性杰出代表所给予他的真情。说到这里突然又想到了那个米莱,在感情世界里她其实挺不容易的,面对着自己的好友跟自己的初恋男友成为恋人,还可以整天乐呵呵的,最终可以走出阴影和大家唱着友谊万岁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应该说,这,是80后给予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的一种突破。
有时候真的说不清楚,觉得一个人要真为了真正的生活而奋斗,好象挺难的。人活着,三个字,听起来好象满简单的,可是利用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来修饰一下,在人字前面加两个字什么,在活字前面加两个字怎样,好象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让我想起平常开的玩笑:男的、活的,好广啊,广到触手可及。可如果在前面加点定语,加点状语等等中国汉语中五彩缤纷的修饰语似乎就难了,难到遥不可及。
在改革之后日益开放的中国,在没了铁饭碗面临双向选择的与时俱进的中国,80后,处在继承传统与倡导自由前后交接的时代。应该说,像陆涛一样有点任性;像华子一样有点倔强;像向南一样有点憨实;像夏琳一样有点骄傲;像米莱一样有点直率;像杨晓芸一样有点可爱,80后在用他们绝无仅有的热情;绝无仅有的豁达;绝无仅有的执着,诠释着专属于80后的青春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