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和酒人的故事

  —— 一封感谢信背后的爱心大传递

 

走过华光公司包装车间休息室前的告示栏的人都会被墙上这封不同于一般的感谢信吸引。粗糙的纸张、笔工笔整的字迹,吸引着路人了解这里的故事。

感谢信署名“周芬”,她是包装车间的一名洗瓶劳务工,包装车间元旦前夕在员工中发起了一场“救救孩子”的捐助活动,共为该劳务工筹集捐款6445元人民币。

救助的这个孩子今年8岁,是个男孩,几年前的一次不经意的磕碰居然出了大事:伤口总也不收口,血液无法凝固,谁也没有想到居然是一种可怕的病魔缠上了可爱的独子。今年暑假,孩子突然双腿无法站立行走,家境异常贫困的夫妇俩只能抱着孩子来到上海求医。沉重的生存压力加上额外的孩子医疗费用,周芬不仅花光了所有的打工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债,走投无路间她找到了车间主管、党支部委员徐以达,想暂支当月工资。老徐详细问清了情况后,立即热心地联系有关部门。人事部唐经理知情后,立即决定特事特办,马上批了2000元暂借周芬给孩子看病。借到钱的周芬夫妇辗转来到新华医院,医生告知这是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因子障碍,患者无法自行产生凝血因子,需人工注射该因子,孩子病情现已发展到关节出血,故会影响行走。该治疗需终生进行,费用无凝是天文数字。老徐了解后,当天中午吃饭休息时,就将车间员工召集开个班前短会,把周芬现在的困境作一介绍,呼吁大家伸出一双手,“救救孩子”,并真诚地边鞠躬边说:“代表周芬谢谢大家”。人群中有人带头响起了掌声。这天下班前,就收到了3000余元。

第二天,捐款的范围更广了。人事部唐峰峰了解后,马上打电话给车间:“也算我一份,我捐100元。”大楼其他部门的同志看到了告示栏里的倡议书,纷纷慷慨解囊,老领导陶金宏捐了50元,周宝发100元,王平50……,包装车间主任孟志林拿出200元,说:“孩子一定要救!”甲组的林文裕自己也不宽裕,爱人没工作,孩子在读书,也主动捐了钱款。金伟俊是进厂不久的合同工,捐了200元,在他的带动下,新进厂的合同工都参与了进来。值得一提的是,正当车间正式工你20,我50地募集医疗费用时,车间的外来临时工也毫不落后,几乎人人参与,人均20余元,这几乎是他们半天的工资啊。临时工杨红梅说得好:“周芬是我们的小姐妹,你们正式工都这么关心,我们更不能不管了!”。

当募集的钱款第三天由车间主任亲手交到周芬手中时,夫妇俩早已感动地说不上话来。捧着这代表二百四十一颗爱心的6445元钱,周芬激动地说:“说不完的感谢……我只有好好工作,回报大家了!”

北风萧瑟,病魔无情人有情,周芬全家接受的并不仅仅是区区的六千余元钱,集体的温暖和来自于上海华光公司包装车间等部门的240位党员、团员以及其他职工的爱心大传递,也许她们全家终身不会忘记。

  另记:孩子现已回徐州老家,凝血Ⅷ因子已注射,关节出血症状已有缓解,但该因子市场非常紧缺,后续所需的药现仍在寻找中。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