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老屋乡情

    李平荣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双休日,我回到家乡去看望那想念已久又地处偏僻的乡间老屋。

  我的家乡在苏北农村,五年多未回去了,想不到原来一天的路程,现在只用半天,汽车竟把我一直送到村口。我惊喜地看到:昔日那条熟悉的七拐八弯泥泞小道不见了,平坦宽敞的水泥公路把城镇与乡村紧密相连;公路上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欢快地来回奔跑;道路两旁路灯林立;一排排崭新的白墙红瓦楼房与田野里青青的麦苗和金黄的油菜花交辉相映,太美了,如今的农村确实大变样了。

  老屋是父辈传下来的,是一幢三间两厢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屋后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小鸟在树丛中欢快地歌唱;鹅黄色的小鸭在河面上尽情地戏水;小河旁盛开的粉红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香味扑鼻,长期生活在闹市中的我,此时仿佛来到世外桃园,顿感心旷神怡。

  乡间老屋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看到那些陈旧质朴的家具,我不禁回想起许多往事。堂屋里的那张已褪色的八仙桌,是父亲当年参加土地改革分得的胜利果实,他一生视如珍宝。儿时,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和哥哥会睡在上面纳凉,忙碌了一天的母亲,这时总会一边用蒲扇扑打蚊虫,一边哼着优美动听的催眠曲,把我们送入甜蜜的梦乡。东边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周恩来同志的画像,这是我小学六年级时感于他伟大高尚的人格魅力,用平时省下的零用钱买回来,端端正正地贴上去的,四十多年了,保存得还很好。堂屋后门木板上的斑斑麻点,是我和三弟玩“飞镖”留下的痕迹。“飞镖”,实际上是用一根长铁钉把头磨尖,并在尾部缠上几缕彩布条做成的。庭院西南角那棵桂花树,是我二十岁生日时亲手栽下的,如今已根深叶茂、树冠优美,使整个庭院显得十分端庄、幽静。

  乡亲们得知我回家的消息,都纷纷跑来问候,我也把带来的香烟、糖果、糕点让这些久违的乡亲们分享。近邻老温特意提来水壶,亲手给我泡上自制的枸杞菊花茶,我轻轻地吹开浮在水上面的茶叶,慢慢地品上几口,顿感清香扑鼻、甘甜可口,家乡的水泡家乡的茶味道就是不一样。一阵寒暄热闹之后,乡亲邻里都热情地邀我去叙叙往事、聊聊家常。盛情难却,我欣然应邀。

  老温家去年新建了一栋二层楼房,我走进堂屋一看,整洁宽敞,正面墙上挂着一幅中堂,上面绘有江山如此多娇的山水彩色国画,两边是一副用红边白底宣纸裱成的对联,上联是“以农为荣勤劳致富”,下联是“诚实做人勤俭持家”。中堂下面放着一张长长的书案,正中放着一张红里透黑的八仙桌,两旁各放有太师椅,堂屋两边还放着漂亮的木质单人沙发和三人沙发。楼上主卧室里有五门大衣橱,席梦丝大床,直角大彩电,还装有空调。灶屋里仍起着老式砖灶,用的却是自来水,烧的是液化气,还有崭新的电冰箱。这样的家具摆设,可谓是传统与时尚、古典与现代的最佳组合,简直成了现代农村家庭独特的风景线。

老温为了款待我这个难得回家的老邻居,晚餐准备得十分丰盛,还特意邀请村中几位好友助酒相陪。席间,老温的爱人忙碌着为我们添酒加菜,大家动情地回忆着往事,谈论着农村今日的变化。老温高兴地告诉我:“这几年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使我们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真是喜事不断。一喜农业税全免,种田还给补贴,农民种地积极性增强。二喜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手中有钱,家家建起新楼房。三喜农村孩子上学免交学杂费,困难家庭学生读书有保障。四喜种麦插秧实现机械化,科学种田成本低来产量高。五喜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农民有了医疗保险。六喜水泥公路城乡相连,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农村面貌大改变。七喜农民吃穿用和城里人差别不大了。八喜乡亲邻里关系和睦,民风纯朴,处处温馨和谐景象。”听完老温一席话,我激动得连连点头,确实,他说出了农民心底里实实在在的话。我从内心为他们高兴,因为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想到此,我感到菜更香了,酒更甜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