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陈云故居有感
苗青(作者单位:上海滨海古园)
2012年7月6日,滨海古园党支部和殡葬文化研究所党支部共同组团,来到位于青浦区练塘镇的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通过了解陈云同志光荣伟大的革命功绩,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干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崇高追求和奉献精神。
对于陈云同志的了解,开始于我自己的中学时期,记得那是1995年初春,我还在中学里读高三。一天早上,电台广播中传来播音员严肃、低缓的声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
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
领导人陈云同志逝世,享年90岁”。陈云?陈云是谁?那个年纪的我对陈云毫无认识,直到看了报纸上的讣闻,我才了解到陈云同志的生平。他是一位从上海走出去的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党内为数不多的工人出身的领导人,他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对于中共党员人数由3万到121万的大发展功不可没;在建国初期统一全国财经、稳定物价斗争中,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他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后来我高中毕业读大学,大学毕业后来到一所高级中学担任历史科任教师。由于此时的上海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陈云同志的事迹只字未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陈云同志的革命业绩、革命言论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直到2002年底的一次高中生成人仪式活动,我终于有幸来到陈云同志幼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走进这座系统展示陈云同志生平业绩的专业纪念馆。当时这个纪念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分布有序的展厅展柜,以及内容翔实的实物史料。而陈列的物品令我记忆深刻的则是一副陈云同志的手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是陈云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心得总结,“不唯上,不唯书”,并不是说领导的话不要听,文件、书籍都不要读,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也就是“只唯实”,这就是唯物论,这就是对实事求是概念的生动解释!它最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深厚理论素养、求真务实作风、崇高品德风范的高度统一。这句话加深了我对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认识,加快了我靠近党组织,努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步伐。2004年4月,我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这里面就有陈云同志九字箴言所赋予巨大力量。
此次跟随滨海古园党支部再次来到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看到熟悉的建筑,感到非常亲切。在讲解员的接待讲解中,我和其他党员同志一起,细致聆听了陈云同志从一名商务印书馆的学徒成长为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人生历程。特别是在新中国诞生以后的艰难时世,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同志在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他积极推动恢复邓小平同志的领导职务,坚决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我们党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立邓小平同志在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做出了重要贡献。陈云同志坚定不移地支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决支持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就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方针政策建议。特别是在对待计划与市场、建设与民生、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中央与地方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深刻的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回想中国现实,如果没有以陈云同志为代表的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改革开放的春天可能还要推迟许久才能降临神州大地,更不用说和平发展、中国崛起了。因此无论以一名普通公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我都对陈云同志肃然起敬,督促自己多读些陈云同志的理论著作,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提升认识水平。
陈云同志之所以能够在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做出重要贡献,首先得益于他具有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是哲学思想,还得益于他面向实际、面向基层的求真务实的作风,更得益于他的崇高品德风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站在葬文化研究所的工作新起点上,我将永远牢记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九字箴言的教诲、永远弘扬他“爱国、忠诚、奉献、刻苦”的精神,学习他的优良作风和品德风范,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书写出自己的事业新篇章,开创文化陵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