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成功的企业与企业家精神

高红雨(作者单位:长江飘鹰实业发展公司)
 
  大家知道:“什么叫企业家吗?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涌现在我们面前,比如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比如联想总裁柳传志,比如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曾几何时,在我转身低头的一瞬间,我惊愕地发现,在我的身边就“潜伏”着这样一位原创的企业家!他的名字叫——陈林福,我们飘鹰实业发展公司的总经理。
  两个创业小故事让我对陈总印象深刻。
  一是五台缝纫机的故事。1986年,飘鹰公司的前身新安制衣公司成立于崇明。创业翌始,大家没资金没技术,是陈总想方设法借来了五台缝纫机,指挥大家从最不起眼的假领子、平角裤做起。,陈总的“五台缝纫机起家”的典故,也从那时起开始流传了,简直可以和抗日时的“小米加步枪”相媲美,真是——牛!!
  二是两张名片的故事。制衣厂成立之初,陈总自己踩着黄鱼车走街穿巷四处推销。崇明人少卖不掉,他就乘船到上海推销。他给自己做了两张名片,踩黄鱼车送货时,他说自己是销售科长,需要谈生意做订单时,他介绍自己是厂长。他就这样凭借一股能曲能伸,天不怕地不怕的韧劲与拼劲,运用“游击战”与“运动战”硬是在商海中为飘鹰冲出了一条生路。
  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的活跃,离不开四个字:衣食住行。陈总深谙其中精髓,之后飘鹰的发展就和这四个字紧紧相连。做皮装、做酒店,做房地产,一步一个脚印,闯出了一条飘鹰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某些方面,陈总像极了《亮剑》里的李云龙。他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热情;一种洞察先机的敏锐;一种决断问题的果敢;一种对人情、人性通灵透晰的世故;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的血性。
  飘鹰公司从5台缝纫机起家到现在成为拥有6.35 亿元固定资产的多元化发展的综合公司,我们走了26年,陈总奉献了26年。
  他的创业成功来源于:
  他有敏锐的抓商机能力。陈总带领公司从86年做服装,到94年做酒店,再到95年做房地产,企业每一步的转型发展都与我国各阶段的经济增长热点高度挈合,也就是说是陈总将企业带到了决胜的制高点,给企业创造了萌芽、发展、壮大的无限可能。
  他有创新的思维模式。95年飘鹰涉足房地产以来,先后创建了飘鹰房地产开发中心、跃光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子公司,形成了“房地产开发、建造、销售、物业管理”的一条龙产业链。不仅赢取了全流程的运营效益,还创造性地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
  他有别具一格的用人之道。首先,我们飘鹰的组织模式是最短的扁平型的,没有了文山会海,短小精干的组织模式,有利于企业迅速应对变化莫测的竞争市场。其次,在用人方面,陈总擅长用岗位来锻炼人、磨砺人。飘鹰的中层管理干部无一不是从基层岗位做起,踏实奋进,学会了自己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技能,变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作战的队伍。
  他有长袖善舞的融资能力。飘鹰从做皮装转型做酒店做房产,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密集型企业,压力最大的就是资金问题。陈总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公关借贷,能想的办法他都去想。
  他有坚定不移的品牌战略。1993年飘鹰皮装品牌打响后,陈总带领我们连续创建了2个“飘鹰”酒店,5个“飘鹰”地产项目,我们用品牌的力量,凝聚了飘鹰企业文化,树立了飘鹰品牌的市场认知,品牌的聚合及衍生效应与日俱增,潜力无穷。
  在他身上体现了企业家精神,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能力、更有社会责任感;也正是这种已经升华的企业家精神,支撑着飘鹰公司做大、做强,奋力前行。
  《亮剑》中李云龙曾对他的士兵说过:“我最喜欢狼,它又凶又滑,尤其是群狼,更可怕!就连老虎见了都要怕三分。我希望我的部下们也能变成狼,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群狼”。陈林福做到了,飘鹰员工做到了。26年前的白手起家,从无到有,26年后的飘鹰公司8个独立核算单位全部实现赢利,公司销售总额达3亿元,利润总额为1.2亿元,数据诠释了企业家精神。
  一次创业求生存,二次创业求发展。当我们跨越历史的门槛,展望长江第二次创业时,我们已经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弘扬放大“飘鹰地产”品牌效应,积极做好乍浦路大酒店动拆迁工作,科学利用动拆迁款和宝山项目积累的资金,在上海和江浙等地区的商品住宅和商业房地产项目上寻找商机;继续拓展崇明经适房建设;深化3.3万平方米自有产权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同时,盘活多余资金,推进资本增值,促进增量发展,迎接新的挑战。
  一心有一份大海的气魄、一生有一份苍穹的广阔。跨艰难而含笑,厉万险而傲然。让我们不畏惧困境、不畏惧坎坷,传扬、继承激情、拼搏、创新的飘鹰企业家精神,迎难而上,开足马力,奔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