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感悟清明
|
|
|
施裕(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今年清 明节又去江苏启东老家祭祀祖先。清明——清风徐来,大地明洁,杨柳依依,杂花生树。我在祭奠祖先的同时,引发了对清明的许多思考。清明——它到底蕴含着什么深刻的意义?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重视清明节呢?
清明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春祭节日。在生命之花竞相绽放的明媚春天,中国人传承着古老的祭祀传统,践行着生命传递的意义。我觉得它至少有两大重要意义:
一是礼敬祖先 ,慎终追远。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尤其重视家族、祖先。几千年来,我们民族并没有绝对意义的宗教信仰,更多时候是对祖先亡灵的崇拜,有一种返本归宗的意识,在清明节祭扫祖先便是对亡故先人特殊的缅怀方式。祖先祭祀实际上是一次生命伦理的教育、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感恩是社会基本的伦理基础,对亡故先人怀有一颗尊重之心和缅怀之情,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朴素的感情有利于整个社会层面的感恩文化的培养。在追思中学习感恩,对别人、对社会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就会充满关爱与同情。慎终追远是清明节的文化精神。我们利用清明时节,追思祖先业绩,提倡家庭、社会对先辈历史的尊重,保持对先人的敬畏之心与感恩之心。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清明节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能够给人一个理性、冷静思考人生的机会。
二是亲近自然 ,品味春天。清明是厚重的,也是轻盈的。中国人在春天哀悼亡者,同样在春天激扬生命。清明是春天的节日,是我们亲近自然、拥抱自然、播种生命、品味春天的时节。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主题之一。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摹了当时东京节日的情景。清明是春嬉的节日,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鞠、拔河等活动,成为人们踏青郊游的时令娱乐。除了游春踏青之外,春天是需要品味的,清明时令饮食正是我们对春的味道的体验。清明兼容了古代寒食节俗,许多寒食节日的美食通过清明节保留下来。传统有“馋妇思寒食”之说。寒食燕、清明团、清明饭、清明茶等都是清明节日的佳品。清明团是用青色的艾草汁染色的水磨纯糯米粉团,可以冷食。据《广东民俗大观》记载,广东客家有清明饭,是清明节从野外采集各种可食的药用植物,如艾草、鸡矢藤、清明菜(鼠曲)、荠菜、枸杞叶等,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用碓舂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饭块蒸熟即可。清明饭因所用药料不同,风味各异,食而不腻,可作点心,也可馈赠亲友,尤受儿童喜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庄重的,我们在祭拜的静默中,回想祖先的恩德,更增持守祖先基业、传递民族香火的责任。清明亦是愉悦的,我们踏青郊外,沐浴温暖的春风,让生命在自然中清新地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