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5年5月9日7时29分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追忆青春岁月

——谨以此献给五四青年节
   施裕(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今年五一节回到崇明探望父母,却意外得到两份珍贵礼物:一份是我在1983年时获得上海市“三好”学生的证书;一份是1993年我在共青团北戴河培训基地培训时的结业证书。两份证书,父母帮我珍藏得如此完整,让我颇感惊喜。看着这两份证书,立即打开我记忆的闸门,那些曾经的青春岁月,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1984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上海市农业学校。由于那时中专毕业可以包分配的,所以当时它的录取分数线要比考高中高。我之所以选择读农业中专,一是家里穷,那时读农业中专有每月20多元的补贴,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二是看重中专毕业后可以包分配。上海市农业学校地处松江县(当时叫松江县),我记得是我父亲和大哥帮我送到学校的。当时的交通很不发达,我们是花了半天的时间才到达学校。在农校,我读的是果蔬专业,全班共有四十多名同学,都来自上海不同的县(当时农校都招收郊县的学生),其中有许多来自县重点中学的学生。初到农校,由于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成绩很不理想,第一学期名列班级倒数第二名。当时我真的很郁闷,不敢跟同学交流。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学习提上去。别人玩的时候,我就苦读书。当时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我,那就是“勤能补拙”。到了第二学期,我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名列全班第一,同时拿到甲等奖学金。甲等奖学金,不是好得的,它有三个硬条件:一是每门功课的成绩要85分以上,二是思想品德成绩要在良以上,三是体育成绩必须达到优良。同学和老师都很惊讶,没有想到我的成绩会这么突飞猛进。这学期,我作为优秀学生向全校学生作经验介绍。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直至毕业,我每学期都拿甲等奖学金。在农校四年,我在三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一次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通过竞选还当上校学生会干部。我不是炫耀自己,而是用我在四年农校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想,这也正是直到现在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所在。
   
  我是1992年当上前哨农场的团委书记的。1993年当时农场管理局团委组织了一批新任团委书记赴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学习。我也被组织推荐参加学习。我记得当时带队的是时任农场局团委常委周广和。当时不像现在可以每年组织出去学习观光。能出去学习,机会真的难得。大家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也很兴奋。我们平时除认真学习外,还利用休息时间,租用自行车,骑遍了北戴河所有景点。我记得当时的团中央书记、现在是吉林省省长的巴音朝鲁还来基地看望我们,我还有一张与他合影的照片。至今,我还珍藏着一张在培训基地全体学员的合影。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追忆青春的岁月,不是想沉湎于往日的荣耀中,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尽管对于我们来说,青春已不再,但我想,我们应该始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始终保持当时的激情,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