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平凡之中方显党员本色

许云媚(作者单位: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
 
  刚接过《做真正的党员》这本书时,我真怕像以往的党政读物一样,理论知识太多,高高在上地灌输一些自己不能深刻领悟的思想,怕自己看不进去。可是当我打开它读起来,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我不知不觉看到书的最后一页时,那些鲜活的案例已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再也挥之不去。
 
  书中分了九条主线:“先进”是党员的“身份证”,“忠诚”是党员的“奠基石”,“奉献”是党员的“座右铭”,“负责”是党员的“军令状”,“气节”是党员的“硬盾牌”,“自觉”是党员的“工作证”,“团结”是党员的“量能仪”,“修养”是党员的“必修课”,“组织”是党员的“大学校”。每条线都应用真实生动的案例,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深刻的道理。它的观点独特,紧跟时代步伐,是一本别具一格的党员励志书。在书中我不仅看到了周恩来、朱德、聂荣臻、罗荣桓等国家领导人的高风亮节;也看到了焦裕禄、汪洋湖、孔繁森、杨善洲等领导干部的公仆本色;还看到了雷锋、王进喜、郭明义、吴天祥等普通人的大公无私;更看到了我们医疗战线上邓前堆、王文珍的情深义重。这是怎样的一种胸怀?那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人间至爱。他们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给予了我灵魂深处的触动,让我读懂了什么是坚定的信念,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对照书中的九条主线,我进行了自我剖析:我应该怎么做?我该如何让自己进步得更快?我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虽然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时刻牢记我的入党誓言,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但我认为自己离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标准还差得很远。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不一定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在平凡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真真正正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些话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从内心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到这一点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中给我们讲述了王文珍同志的事迹,她是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护士。入伍33年来,一直奋战在一线的临床护理岗位,十六个春节都是在急诊室里值班度过。她亲自为患者喂水、喂饭、翻身、擦洗、换尿布。她在给一位艾滋病患者吸痰时,被呕吐物喷了一脸,她来不及擦一下,全然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抢救患者,把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她不仅在生活上对他精心照料,为他洗脸洗头、剪指甲刮胡子,甚至还为便秘的他掏大便。同时在心理上及时开导,使他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而在西南边陲的云南,有一个名叫拉马底的小村庄。这个村庄被怒江一分为二,因为没有桥梁,来往行人渡江要靠一条长百米、架设在波涛汹涌的怒江30米之上的一条索道。平日人们来回走一趟已实属不易,而为了渡江给村民治病,马底村怒族乡村医生邓前堆仅靠一套滑轮和一根绳子在这条索道上却来来回回走了28年,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索道医生”。
 
  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真正的共产党员给群众亮出的“身份证”,刻上的“座右铭”,立下的“军令状”。
 
  我也是临床一线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我不仅要面对日新月异的医学难题,更要应付错综复杂的医患矛盾,我也有过抱怨,也有伤感,更时常有挫败感来袭,但我从不轻意放弃,也决不退缩。因为我始终牢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对工作不爱,对专业不精的人,走到哪里都不可能把工作做好。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在其位,要爱其岗;爱其岗,要谋其政;谋其政,要竭其力。在挑战中把工作做到极致,在困难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越是有竞争,越是要凸显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充电、学习,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充实自己,并运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才能不断地进步。革命导师列宁讲到:“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共产党人更是要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培养和激发高尚的理想追求、正确的竞争意识、强烈的求知欲望、执着的敬业精神。有了强大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才能在面对困难时理性地面对问题,客观地解决问题,提出创新地工作方法。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作为站在时代前列地共产党员,只有主动应对,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变化,立足岗位,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