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梦里水乡
|
|
|
在我没有去过朱家角之前,尽管江珊演唱的《梦里水乡》其内容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大相径庭,但每次听到这首歌,我总是固执地把它与朱家角划上等号,并有了更加向往的虔诚。
当三月的花香弥散在朱家角的每间楼阁中,阿婆棕的香气淡淡幽幽地飘进每一间临街的窗子时,我带着春天的浪漫与向往,相伴着练江农友们,沐浴着绵绵春雨,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悄然走进了用青石板铺砌的梦中。“让朦朦的的水雾,沾一身竹布青衫味,荡进我梦里依依的朱家角,我该,乘着乌篷船,掌一回舵,摇几把撸,摆进那古老的青石弄堂,执一把油纸伞,光着脚丫去踩一趟结着青苔的石阶……”曾在梦里无数次勾勒出朱家角的玲珑模样:石板街,石埠岸,拱桥,缆纸石临水而居,碧水泱泱,柳树掩映,小船在桥洞穿过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古朴……
朱家角有很多桥,很古典的那种石桥,建于明代的5孔石拱名桥——放生桥等36座石桥将9条古街道连接,形成优美动人的江南水乡风光。驻足在小巧的拱桥之上。拱桥如一弯新月,几百年不间断地吮吸来自河水的生命源泉,并把曼妙的身影交付盈盈河水,与水共舞,一起在时空隧道中驻守家园。再俯首窥视桥下的小河,悠然的清风吹皱了河水的容颜,推涌出层层叠叠的皱纹;而岸边的绿柳却把生命的原色馈赠给河水,用袅娜的舞步唤醒河道的青春,一同奏响生命之歌。缓缓流淌的河水上,一只只撸船摇曳在河中,桨起桨落间涤荡出一朵朵笑意盎然的水花。在河岸娉婷而立的一幢幢木楼,用翘首以待的姿势,守望过往的船只,并张开宽阔的怀抱,营造一处处温暖的港湾。此时此刻,远途跋涉的疲惫便被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润软绵驱赶得荡然无存。 朱家角有水的灵性桥的古韵船的轻盈巷的幽深院的清净园的精华人的俊杰,在此地涌现出的16名进士与40多名举人,将这古镇的千年遗风展现的更加靓丽多彩风情无限,使人流连陶醉……
恍惚间,突然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来。我四处张望,眼光越过幽幽小河,跳过一丛丛店铺设置的屏障,艰难地从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中跌落到青石板小巷,搜寻散发着丁香花芬芳、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的姑娘。可小巷已被一茬茬的人群湮没,丁香花般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成了我雾里看花的遐想。我心怅然。凝望着被商业物化了的朱家角,我刹时看不清身外的世界了……(五四有限公司 刘锦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