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也?家也!
“家”是会意字。“家”字上半部分古时写做屋子的象形,下边的“豕”就是猪。那时候,人和猪常住在一个屋子里,所以有猪的地方就常有人家。这就使得我这样的养猪人特别想写“家”。
家,在我的方言中, 读作“gā”。曾记得,大学放寒暑假离开校园的那一天,我们都会在宿舍的楼道里用方言大喊上一句:“爷,家去咯”。时隔三年,我的小家也成了“大家”——我成家了。
都说:家是温暖的岸,人是漂泊的船。记得高考后填志愿时,一心只想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最后,“阴谋”得逞了,我去了天津。那时觉得自己终于解放了,终于可以离开那个"红旗村"了(我村的名字)。远离了母亲日日唠叨的日子,尽情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那一段时间我快乐得简直像只不知所倦的小鸟,日日兴奋着。这份快乐一直持续到了我的大学毕业。大学的最后一段时期,我天天纠结于将来的去向,综合各种因素,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说服了与我恋爱4年的女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一起回我的小城市过属于我们的平淡的生活。
2011年,她有了一份合适的工作,我在年底也迎来了第一份工作,工资虽然比较微薄,但温饱足以,我们就思量着,是时候要个我们爱情的结晶了。2012年的6月份,老婆一直觉着不舒服,某日陪着老婆去医院检查,当得知是老婆怀孕了的时候,我激动无比,时刻盼着小宝贝早日降临。终于,这一天,在我们全家人殷切的期盼中到来了,我记忆最清晰的部分就是老婆住进医院那一刻,心里翻江倒海,头一次体会到了牵肠挂肚的期盼、等待甚至恐慌。产房门口四十多分钟的徘徊与等待,完全超脱我二十多年历练的所有……所幸,这五味杂陈的思绪终已揉成幸福的面团,紧紧包裹住了我的五口之家。也是在这时候,我才终于领悟了——“养了儿才更知父母恩”。自从我做了父亲,我也才真正知道,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无价之宝,从孕育到出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牵动心扉。而今初为人父的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第一次真正地体会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之处,也更加深深地明白了养育了自己的父母眼里所饱含的那份悲与喜、哀与愁、忙乱与牵挂……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工作换了——我来到了上海农场下明畜牧场。这也算是为我们的将来做打算吧,和“家”离得近一些,有个照应。虽然猪场的管理模式决定了我不能常常陪在父母身边尽一份为人子女的孝道,不能常常陪在孩子身边见证孩子的每一个第一次,不能……但是我有一位好爱人,她做了我所有的不能够,我要在这里道一声:“老婆,你且辛苦了,我爱你……”。
某日清晨,看到四岔河里的渔船,看到他们以船为家,船虽小,但食住器具一应俱全的时候,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只小船?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着我们穿过那漫长的岁月。岁月是不会倒流的,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是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沿途的一切都将会化为美丽的风景……
一句小诗忽而闪至心头:“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望着湖面上的小船,我想起了我的家,想起父母、爱人、孩子,想着我的美好的未来……(丁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