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黎(作者单位: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
一年的旧思在淡彩浓墨的七月泛起了涟漪。每年的这个时侯,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领导都会带一批新员工到申城周边古镇、园林拓展游历。去年此时,初到沪地的我们游览了苏州狮子林、寒山寺。仿佛间,山水飘渺涤荡着佛韵古钟的气息依旧在耳边环绕,而此时,开往同里古镇的车在起伏间再次将我们带入了嫩藕乌篷的世界。
古镇旧称“富士”,唐初,因其名太奢,一度改为“铜里”。那是这一带尚属村市,镇在二十六都九里村。到了宋代,又将旧名“富士”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乃始称镇也”并沿用至今。
同里位于太湖之滨,古运河畔,与苏州比邻。整个镇区四面环水,被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龐山五湖之中, 49座古桥又将小岛般的土地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户户邻水通舟,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当我们翻开同里的历史,这里曾是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集聚之地。自从淳佑四年至清末,先后出过状元1人、进士42人、文武举人93人。从公元1271年至1911年,先后建成的宅第有38处、寺、观、祠、宇47座。我们去的耕乐堂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建筑。还有一些清代建筑,嘉荫堂、崇本堂、退思园、陈去病故居等。这些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建筑的外观恢弘、造型精巧、宅院相融,空间处理十分优美。她除了原汁原味的保存着徽派建筑明显的文化精髓,张扬着徽派文化在吴越文化包容下的“文采跌宕”还独具特色的体现了江南人那种精于算某,宽爱待人的传统美德。
今天,当你一脚踏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里,你便进入了五湖相拥的温馨怀抱之中,“川”字形的那些河流,在这里,你分不清谁和谁的关系,河道与街巷纵横交错,高低的居民与宽窄的水巷错落有致,布局的合理,令人看一眼都心驰神往,宜人的尺度饶有情趣,更充满了水乡情趣和古镇风韵,移舟水面,流连岸边,那画面除了诗意盎然,你生不出其他的杂念,就这样水巷穿插环绕着古镇的屋舍,遥相呼应。
在悠悠往古岁月中,小河沐浴过无数阴晴雪雨,但它始终带着大自然的浪漫,迎送着古镇季节的转换,滋润着古镇世代繁衍的脉络和历史延伸,向现代流来。永不歇息的涟漪,荡漾去多少鸿蒙的落日和曦微的朝晖,带去千古迢迢的时间,留下万般渺渺佳话,那佳话便是镌刻在吴中大地上的岁月章回。
抬眼间,雾霭中走出的曼妙女子,眼眸中写满了诗意,谁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