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很向往四川的乐山大佛,不管是电视剧里面演的相关场景还是旅游杂志上看到相关照片都会激起内心里的一丝涟漪。那尊大佛的形象也是一种神圣的召唤,让我的灵魂随之魂牵梦绕。总是欲一睹为快,亲眼看看那个牵动着灵魂的神圣的佛像。
雄伟的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背负九峰,足踩三江;坐东朝西,遥对峨眉”。是世界上第一巨佛。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大佛开凿满1300年,在佛教学说中,13数字是功德圆满,而大佛的历史恰是100个“功德圆满”。“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山就是乐山,佛即乐山大佛。山也还是那座山,佛也还是那座佛。”毕业于宗教学院的导游一见面就给我们来了一串禅语,本来看大佛的愿望就迫切,经她这么一说就更加强烈了。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拾级而上,直奔大佛而去。
上到山顶方知,我们几乎是踩着大佛的头上来的,心里多少有些不安。我赶紧问导游这是否对大佛不尊,导游笑答:大佛本身就多灾多难,历经90年风雨才建成。佛光无边,栈道是专门为游人修建的,大可不必多虑。关于大佛的故事导游述说的十分动人和悲壮:相传古时候,这里暗流汹涌,江水湍急,时常造成渔舟倾覆、船毁人亡的悲剧。遇到汛期,山洪暴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条大江的洪水叠加在一起汇聚山下,惊涛拍岸,害苦了百姓。有人说这是水下妖龙作祟,需要高人出来制服。大约在大唐开元年间,一位名叫海通的和尚勇敢地站了出来,他面对滔滔江水发下宏愿,一定要在江边凌云山栖鸾峰临江的石壁上开凿一尊巨佛,借佛力镇住妖龙。
对于这位高僧的生平,现已无法考证了,只知道他是贵州人。“易暴浪为安流”。海通历尽艰辛,到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历经20余年,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忍受了无数的羞辱和艰辛,终于募下了一笔可供开工之用的资金。不料,此款却招来了当地郡吏的觊觎,开工之时,他们厚颜无耻的提出种种借口,意欲侵占这笔资金。
面对郡吏的无理要求,海通和尚断然拒绝:“自目可剐,佛财难得”,遂自抉双目,以盘承之,郡吏为之震惊而坠江身亡。大佛终于得以在一片血色中动工。遗憾地是海通法师没能看到大佛竣工的一幕。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海师洞内重塑了海通和尚手捧双目的座像。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大佛最终完工了,海通法师的愿望也真的实现了:桀骜不羁的江水果然在大佛面前变得驯服乖巧了,船毁人亡的事从此大大减少。当地百姓都说是大佛显灵,保佑了一方平安,于是争相朝拜。乐山大佛的名声遂传遍天下,震惊世界。
聆听导游的介绍,瞻仰了海通法师双目紧闭的雕像,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暖流。遂走向陡峭的江边,找一静处虔诚地静观大佛,只见他背靠凌云山,脚踏三江水,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安详的笑容、微合的双目、镇静的神态、高大的身躯,慈眉善目,体态雍容,神情自若。虽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大智若愚,静观人间沧海桑田。
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由衷地赞叹和钦佩古代雕塑师的智慧。身高71米、肩宽24米、脚背宽8.5米的大佛,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依山傍水雕刻得如此精湛细腻、栩栩如生,修建得如此庞大雄伟和完美,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我手扶栏栅,仔细观看大佛头部细微之处,大佛头上有1021个发髻,组成了一个巧妙的排水系统。因为建造大佛的岩石是红砂岩,很容易受到侵蚀和风化,设置这套排水系统能有效地避免大佛受到雨水的冲击,延长大佛的寿命。古代的工匠是多么聪明啊!从而越发感到乐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孔子曾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想这可能就是乐山名字的来历吧。
传说乐山大佛曾经多次神秘显灵。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大佛头闪佛光,吉相丛生。以上三次,乐山陈列室内均有照片为证。
短短的一天,乐山大佛景区已游览完毕,可雄伟壮观的大佛依然久久伫立在我的心中,我默默的念叨着:南无阿弥陀佛......
再见了,神秘的大佛,再见了,我心中的大佛!
刘锦培(作者单位:五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