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那年朝花夕雨拾
|
|
|
张晓黎(作者单位: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
风花雪月的故事,山水云雨的情怀,这些自然景象寄托了人们多少感悟。这些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风景,有的因形异而受宠,有的因色香而被爱,也有的因清光而得怜……这其中,唯有雨多变,她与云同行,与风携手,或丝丝,或磅礴,变幻莫测的模样,让人无限遐想。
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唐宋咏雨之作,更多的是从绘画的角度去观赏雨的美感。那些诗作,就像一个个镜头,营造出意境和画面般的效果,凸显诗人的所想所思。那些雨中的故事湿漉漉的记载了往事如烟,人生苦短;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在《更漏子》毫不掩饰自己的孤独和寂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别严士元》的刘长卿更是用雨来衬托自己的伤怀和感慨。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倒是显示了超群的捕捉意象的本领。南唐后主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与易安居士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寥寥几语,俨然把都把愁绪刻画的深入骨髓,读之似乎都有无尽的哀伤沁入心脾。
倒是喜欢王国维先生咏雨的佳句:“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也只有这细雨传情的雅致不至于辜负了暗香浮动的诗情画意吧。
雨,为诗人点开了渲染心情的水墨,为空白的思绪涂上了色彩,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雨中有雅趣,雨中有禅思。静依窗前赏雨,翻看那唐诗宋词中写满诗意的年华,在他们的字句中游走,感悟失意的岁月与葱茏的记忆,细数那些积淀里的点滴疏雨,回味每一个别样的故事与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