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恩(作者单位:东海轮胎公司)
年前,小外甥四周岁生日。早早的订好了饭店,以为小孩过生日的名义,大家一起聚聚!
外甥堪称是个小帅哥:白白嫩嫩的脸蛋,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综合了其父母的长处和优点。都说“拖鼻涕的儿子,自家的好”,而我只是转述他人的实话,毫无虚夸之意。
当天,小外甥换上了阿姨作为生日礼物买给他的新衣服,蹦蹦跳跳的,显得很活泼,甚是兴奋。他礼貌地一一跟长者打过招呼。大人们也都忙不迭地掏出红包,拿了外公给他的红包,他很随意地放进了刚才拿出了新装的袋里。很淡定!他又接过了爷爷递过来的红包,不知是因为感到与外公的红包比较,薄了好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竟歪着头眯起了小眼睛,朝红包里瞧,甚至当众掏挖出里面的几张绿色的纸币。边嬉笑着边跟着大人们呐呐地重复着“美金,美金”。当然,他毕竟还不懂得无论是人民币还是美金的真正含义。也一律地被其放入了那纸质的袋袋。甚至在整个席间,再也没有关心或提起过它们。“人之初,性本善”,世人如果都能像孩提时代那样淡然地对待、不要过分地去追逐金钱,不为所累,那该有多好。
生日或过年得红包,早而有之。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年的初一,总会提着热水瓶,碗里放着白糖和几颗红枣,去为老人请安。老人们喝着甜甜的糖水,也总不会忘记留下一颗枣儿,据说是含有节俭,从第一天起就不要吃光用光的意思。也就在此时,老人们就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虽然数量与今日相比绝不能同日而语,仅仅是一二毛而已。但当时的孩子们,绝对要比现在的孩子渴望得到,且珍惜很多,暗地里找个他自己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藏好,还时不时悄悄地去看看它是否还在,一般也舍不得轻易地去花掉。而现在的小孩,每凡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往往是几千甚至是上万的。而且,但见长者给小辈压岁钱,很难再见到小辈们去给长者送茶请安的。
“宝宝,生日快乐!”送上一声祝贺后,妈妈问儿子“知道什么是生日吗?”小外甥作沉思状,渐而摇了摇头。其母亲告诉他,就是他出生的日子,四年前的今天,他来到了我们这个家庭。小外甥也没有像有些问题那样的打碎砂锅纹(问)到底。看来对此类问题,他不感兴趣。
小外甥有项在我看来很了不起的本领,他亲近几位的手机号码能脱口而出,甚至连爷爷18位数的身份证号码也背得一字不差。现在的人们,科技越发达越懒得用脑,手指一点,那人的号码自然会跳出来,谁还会刻意地去强记硬背那人的号码。
与我们小时候眼巴巴要等到过年才能吃到大鱼大肉不一样,现在大凡的孩子,要他们好好地爽爽快快地吃上几口饭菜,成了一个很伤脑筋的大问题,小外甥也不列外。当天,他仅对肉少菜多的素馄饨蛮感兴趣,而且还吃了四个。为何?“因为是四岁!”小外甥煞有介事很顶真的说道。
嗨,真是童言无忌,那到八十岁过生日,该吃几个?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