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早春赏梅

刘锦培(作者单位:五四有限公司)
 
  初春的申城,寒风习习,雾霭沉沉,还余有冬日未尽之气。可位于奉贤区五四有限公司区域内的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已尽染春色。种植35000余株梅树、品种达126种的梅园,如今各色梅花已次第竞放,香飘数里。热闹的优倍首届上海梅花节主展区就在这里,开放数日来,引来游人如织,整个森林公园已是繁华一片。于是倾慕良久,激动地邀上三五好友,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休息天同游了梅园。
 
  探梅、赏梅是国人由来已久的民俗,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花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但干百年来,梅仍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我想,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北宋林逋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早春时节,大地尚未完全复苏之时,梅花却独自绽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来。梅花也因这种不畏严寒的品格,为历代达官显族、文人雅士、布衣百姓所喜爱和称颂,是为“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之气节。与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因其高尚的品格历来为文人称颂。唐代诗人李白写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之语名闻天下。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咏梅》中名句“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家喻户晓,写尽了梅花默默绽放、暗香浮动之神韵。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为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词中也常有咏梅之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更是写活了梅花的斗雪吐芳、凌寒傲霜的坚贞品格。
 
  我们徜徉在漫园花海里,尽情地观赏与品味着来自大自然的早春的风华。只见梅花树丛苍劲,弯曲扭转,小枝青绿,驳纹斑斑。梅花就生在侧枝的刺末之上,三五片花瓣托着花蕊,优柔娴恬。花瓣或白或粉或红,散发淡淡的芳香,整个人的身心便被馥郁的幽香吞没了。放眼四顾,红蕾碧萼缀满枝头,远处,那薄薄雾霭中横斜的疏影和片片花蕾,真让人不禁产生天女散花般的幻觉。漫步间来到了唐梅厅,只见两株高大古朴的梅树相守相望,这就是梅园的梅王与梅后。梅王为朱砂型梅花中的“墨梅”,花色深紫红色,是梅中珍品。它枝干虬曲,古朴苍劲。同根三主干,构成“18”字母的奇特外形,正应了梅以曲为美,以奇为美,以疏为美的三美赏梅评价,堪称罕见。梅后为绿萼型梅花中的“早花绿萼”,花色近乳白色,色泽明快、诱人,也是稀有品种。梅后姿态高大奔放,色彩冷艳清澈,可谓是光彩照人,清香袭人的花中“美女”。而随之看到的宋梅厅中的“铁骨红”,更让我们看到了梅花的生命顽强,品质坚韧的天性。那株来自皖南深山的老梅树,随着岁月流逝,树干的一半已枯干若铁,依然不离不弃守望着另一半生机蓬勃,花枝并茂的枝杆。如此荣枯与共于一体的奇观,深深感染了我们。
 
  都道梅花香自苦寒来,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无怨无悔地傲雪凌霜,年年岁岁按季奉献出自己的幽香。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秉性,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干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生根开花的,也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成长的动力。苦寒之于梅,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样,心想事成,万事顺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来之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丧失。人若失去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还会有生存的信念吗?
 
  梅花留给人们美的同时,也留给了人们傲霜凌寒、迎雪吐芳的风骨和精神,留给了人们面对困难勇于承担的气魄和胸怀。在鲜妍的梅花身上,我们看见了岁寒挚友的雅趣,欣赏到的是酷寒中显眼的豪情。
 
  天色慢慢昏黄,梅园也变得静谧深沉,我们在暮霭中离开了梅园,走在林荫道上,我们犹能感受到清丽的梅花模样,感受到梅花冰肌玉骨的品性。那神,那姿,那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