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冬(作者单位:农房集团第二事业部)
席慕容的笔下曾有过这样的描写: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这段话出自她的《出塞曲》,却让我想起了在中国苍茫大地上的那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也让我想起了在那个小县城里有过那么一位壮志未酬誓不返故里的大英雄。
脑海中始终有一副熟悉的画面:那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饥寒交迫的灾民们蜷缩在火车站的广场上,每个人的身上几乎都已经被白雪包裹,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那趟能带他们逃离的列车。列车缓缓驶入,站台上人潮涌动,大伙争先恐后就怕挤不上这趟车。没有人想在这里多呆一秒钟,这个“死城”简直让他们觉得窒息。列车渐行渐远了,站台上一片狼藉,残留下的破碗碎了一地,半拉窝头埋进了雪地里,一个黑脸汉子默默的捡起了它,黯然的眼光中泛起了无比歉疚的泪花,上下滑动的喉结哽咽了欲言又止的痛苦。当他把那半拉窝头放在鼻尖闻了闻,泪水终于决堤般得涌出了眼眶,他抽泣着说道:“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今晚的情景,去领导群众改造兰考的面貌。同志们,今天不是老百姓的错,是我们的错,是我们在犯罪啊!”
这是1990年由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焦裕禄》的一个场景,场景中的黑脸汉子正是由李雪健饰演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而我也是通过这部影片了解了一位真正的好党员、好干部,了解了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员才是咱真正的贴心人。
焦裕禄在兰考为官仅为一年多的时间,却在兰考的全体民众心里留下了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敬意,甚至于他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的节操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他的生平有着许许多多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尤其是像治理“三害”这样造福一方的丰功伟绩,更是从东坝头一直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兰考这个当地老百姓曾经背井离乡,觉得“难靠”的地方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县委书记变得更富有传奇的意义。他用他克勤克俭、任劳任怨,与群众同疾苦、共生死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觉悟,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了半辈子的公仆,真真切切的为老百姓谋划了未来的幸福。
然而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杰出的国家干部,能触动人们灵魂的往往并不是他在工作政绩上的优异表现,而是他在生活中也能秉承因公废私、舍己为公的作风,保持清廉亲民,爱民如子的态度。
焦裕禄到任后立刻提出干部和老百姓一律平等,在生活上绝对不搞特殊化。哪家缺粮少衣,哪家病患成群,他都排摸得一清二楚,并挨家挨户得送上救济粮,递上御寒衣,甚至亲自抬着病人上医院,帮着病人垫付住院费。他心里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这种信念坚不可摧。也正因为如此,是以每当他看着老百姓受苦受穷、忍冻挨饿的模样,那不轻弹的男儿泪却又不知在他的脸颊上悄然滑落过多少回。
看看“裕禄”这个名,不难发现起这个名字时原本一定是希望他能丰裕厚禄,然而事实并没有,反而是如同他姓和名一般“交出了丰裕和厚禄”,焦裕禄为了县里的老百姓,倾其所有、不遗余力,为了改变这个贫困的县城,为了党所交付的重托,为了老百姓那信任的目光,他把自己的英魂都埋在了这一片荒土。
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公正的给出了高度的评判,人民公正的给出了爱戴的拥护,就连国家几任领导人也都纷纷为焦裕禄题词。尤其是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在1990年7月15日,在看了《人民呼唤焦裕禄》后,便曾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当时还是福州市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对焦裕禄已经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2009年4月,在兰考考察工作期间,他就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2014年3月,他又再一次来到兰考,重申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5点明确要求。他还吟诵了当年亲自创作的那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纪念这位人民的英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如此重视惩治贪官污吏,还老百姓一个“青天”的原因之一吧。
焦裕禄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因为他的一生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着,尽忠尽责的为党服务着。他光辉了兰考的人民,灿烂了党的形象。
我对焦裕禄的了解其实还知之甚少,但那些甚少的部分已经足以让我的心灵为之震颤,让我的灵魂为之震撼,让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洗礼。
当自己还是个少年郎时,就因为观摩了影片《焦裕禄》而泪流满面,那时虽然不明白人民为什么要呼唤焦裕禄,但却非常肯定他是一个和包拯、海瑞一样的好官,我当时的念头就是也要和他一样,努力做个班里的好干部!
自从工作以来,我渐渐的开始明白为什么人民要呼唤焦裕禄了,而他的那句“革命者就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也似乎像有了生命一般,在我的眼前变得越来越清晰。现实生活里的“革命者”越来越少了,“保命者”倒是比比皆是,“要的是乌纱帽,怕的是担责任”成了许多领导干部工作的准则,在他们的心里有把尺,量出的结论是“逞英雄就是革自己的命”,不如秉持“平平安安混一天,无惊无险又过年”的官场行规。“焦裕禄精神”对他们而言,就好像是珍藏着的党旗,只在党需要时才拿出来挥动。
这也许是现下社会酿成的悲剧,但我相信总有一股正气凛然的力量在呼唤我们改变渐已腐坏的风气,从每一个想要在这个时代发奋图强的我们做起。
现在的我还只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翻阅过的党章并未能给我一个形象的概念,然而焦裕禄的言行却让我对党员的认识变得更加丰满起来。我钦佩他的高风亮节、大公无私,我怀念他的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我铭记他的无私奉献、无所畏惧。我,就该做这样的共产党员!
如今的兰考已是一片新天地,五十年的发展让这个穷乡僻壤变成了富足的粮仓。我从各种新闻资料中看到了兰考这些年的变化,由衷感谢这些年里为兰考的发展付出诸多努力的领导干部们,他们没有忘了焦裕禄的遗志,他们也一定希望这位“老书记”能见证他们付出的艰辛。在那沙丘变做的高岗上,郁郁葱葱的一片泡桐树林,正是焦裕禄守候多年的期许,而老百姓亲切的把泡桐称作“焦桐”,或许也是期待“焦书记”能够再回来守护他们已将日月换新天后的这片美丽风景。
然此刻恍惚中,我的脑海似乎在这样的画面里隐约瞧见了一个披着棉袄,穿着绒线背心和白色毛衫的黑脸汉子,一手拄着根粗树干,一手插在腰间,眺望着远方。他也许是看到了什么,忽然傻傻的笑了,开心的高唱着:“墙上画虎哎,不咬人哎,砂锅和面哎,顶不了盆哎,侄儿总不如亲生子哎,共产党是咱的贴心人……”,那嘹亮的歌声穿过泡桐树林,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