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鑫”的一天 用“心”感受

 王鑫(光明米业海丰农业元华农机站)
 
  “三夏”农忙进行时。清晨,伴随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新的一天开始了。简单的洗漱完毕,骑上摩托赶往了农机站。感受着晨风拂过,那带有清新泥土的气息,路两旁是昨晚加班犁完的地。再往前,满目铺满田间的麦穗,像是笼罩着大地上的一层金色蓑衣。风吹过,麦穗发出“唰、唰”的摩擦声,演绎着大自然最朴素的生态交响曲,和谐悦耳。又低着头,像是害羞的姑娘,默默见证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从毕业来到海丰工作,已然两个年头了。两年的生活,我收获了很多,有前辈们宝贵的工作经验,有自己点滴成长的经历。从啃书本到走田头,这是一段漫长的过程,也是一种艰辛的转变。
 
   犹记初来农场时,站里各式各样的拖拉机、收割机让我眼花缭乱,各种农业机具目不暇接。高大威猛的收割机给我的震撼和奔驰在田间收获的喜悦记忆犹新。短暂的兴奋和喜悦之后,是强烈的受挫感。为什么呢?农场的机械与书本上讲得有很大不同,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让我应接不暇。机器出现故障,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各种机械零件图数不胜数,让我一筹莫展。实践!对,缺少的是实践。不开车就不懂车,不懂车就不会开车。考虑到这种情况,站领导安排我跟车学习,学习驾驶农业生产主力军——收割机。从每天给收割机主要传动部件保养加注黄油,到田头驾驶收割稻麦。一年的学习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到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要懂、要会的东西就越多。收割时,要看稻麦的成熟度、田间长势,甚至田地的平整与否等等诸多的因素。因为不同的工况下采取的措施也不同,或是调整割台,或是调整风扇,或是调整滚筒间隙......诸多的学问,这是经验的日积月累,是实践得出的真知。
 
  农忙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一分一秒都显得弥足珍贵。六月的天,婴儿的脸,有时说变就变。雨天时,大部分的作业都无法进行。为防患未然,我们就把可能受降雨影响的部分分解,每天多做一部分,每天延长一些时间,积少成多,进度超前。前几日,虽然三夏中途有过一场大雨,但是我们的工作进度却没有耽误。当看到黄橙橙的稻麦、饱实的穗粒交汇了轰鸣声,我们与时间的竞赛就在一步步中赶超明天、后天,即使加班加点忙到夜间也甘心情愿。
 
   五点,抵达站里。这时已经来了不少人,有的忙着机车保养,有的忙着检查机具,最忙的是库房。库房货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各种机器零配件,桌上是各个机车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着机车零部件的更换,从某月某日更换的轴承皮带到某年某月更换的发动机机油齿轮油。虽然后勤工作看似简单、单调,但这份工作透着详尽、细心,而且工作日志帮助我更多的了解机车的性能,懂得如何使用配件,这是领导的苦心,也是我吸收知识最快的途径。当窗外响起了发动机的轰鸣声时,预示着一天的战斗在这一刻打响。沉甸甸的麦穗里包含着每一位驾驶员师傅们的辛勤汗水,从耕地、耙地、旋耕、播种收获到稻麦成长期用药、抛肥。走进收割机过后的麦田,查看一下秸秆下面是否有遗留的麦粒,机车的作业水平尽现眼前。
 
  当波光粼粼的水田映出夕阳绚丽的晚霞时,夜幕即将降临。白天的时光似乎在指尖不经意的划过,但夜晚的来临仍然不减驾驶员师傅高涨的热情。夜已黑,但田间四处闪耀的的灯光又仿佛把思绪带回白天,发动机的轰鸣依然响彻在天地之间。夜深了,车子才陆陆续续开往农机站。一辆辆等待加油的机车像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般,按顺序停放守候在油库傍边。广场灯的照耀下,车轮上现出星星点点。清洁,保养,用餐,预示着新的一天。
 
  路边的光与影,是那么的摇曳多姿,和着叶片的哗哗声,似舞姿,似掌声,送给辛勤劳作的人。希望已然播下,梦想就在前方。梦的征途中,风雨多坚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这就是鑫的一天,带给我新的希望和梦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