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勤俭融入到文化中 体现在德行上
苟妙(作者单位:长江总公司)
总公司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历经群众路线、精细化管理、品牌大讨论等系列重大活动的洗礼,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更加适应了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作为企业发展软实力的企业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其中勤俭文化就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新内容。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中,关于勤俭的古训与例证不胜枚举,不可否认,勤俭是我们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勤就是干事创业的激情,俭就是无欲则刚的品质。
勤俭是激情价值的精神品质。 长江总公司正处在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点还相对稀少,核心主业的培育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的开拓性工作需要我们完成。总公司自确立三年战略规划以来,明确细化各阶段任务目标,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关系到总公司产业发展的顺利与否。发扬勤俭精神就是要求我们要坚守岗位,在各自的工作中充满激情,勤奋肯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总公司的发展壮大中体现出自身价值,以更高的精神追求代替物质生活的享受,在践行勤俭节约的过程中体现出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
勤俭是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 厉行勤俭,就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今年启动的精细化管理活动中,总公司将降本增效作为活动的内容之一,以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突破口,大力倡导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勤俭节约之风,为企业高效持续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逸浩水产公司不仅率先通过由传统养殖向设施化养殖的转型,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一倍;而且在首茬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两个月时间里坚持每两小时巡一次塘,24小时不间断,最终成功收获优质南美白对虾约30万斤,亩产达1000斤,充分体现出了企业内部的勤俭文化在转型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
勤俭是干在实处的行动标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极易在不知不觉中偏离“勤俭”二字的真谛。厉行勤俭要求我们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以铺张浪费来撑场面、显排场。这与长江“干在实处”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合,总公司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勤俭精神贯穿到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反对“四风”的实际行动和践行“干在实处”的行动标杆。
勤俭是艰苦创业的必然要求。 长江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宝贵的“围垦精神”和“劳模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厉行勤俭是对这两种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勤俭节约,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始终保持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没有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创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勤俭是想在长远的忧患意识。《墨子》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著名诗句更是成为口耳相传的名言警句。勤俭的背后是一种深谋远虑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贪图享乐的个人或团队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也必定经受不住艰难困苦的挑战,必将在前进的道路中迷失方向。总公司领导一再强调,我们的发展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忧患意识,对未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在坎坷与挫折面前,依然保持“胜似闲庭信步”的自信,有计划、有条理地去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经济学家说,奢侈是公众的大敌,节俭是社会的恩人。勤俭从大处讲,它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从小处说,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并且要靠每个人去亲身实践。在总公司的二次创业过程中,我们要把勤俭的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体现在行为品德之上,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使勤俭精神成为凝聚众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一股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