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忆往昔岁月,扬米业之梦

张聪(作者单位:光明米业集团光明种业有限公司 )
 
  一粒种子撒向泥土,令四季充满希望;一种精神沁入心田,让生命灿烂奔放。光明米业自2011年4月组建以来,取得了诸多骄人的成绩,这些成绩与我们米业每位员工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更是因为我们站在了老农垦人这位巨人的肩上,才能看的更远,走的更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机械化生产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已成为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在米业发展的道路上更是我们一路走来的见证者。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跟随农机的发展来见证咱们米业崛起的历程。
 
  望历史长河,品岁月如歌。自1949年建国以后,从制造补充旧式农具恢复生产,到1969年毛主席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进而大力发展农机工业,至1980年我国初步形成健全的农机化体系,但是农业机械化仅仅达到了20%。也是在此期间,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下,历时半年筑江堤22公里,开挖大河6条,围田62125亩,于1959年12月建立起崇明县新海农场,这是崇明岛上最早的市属国营农场,此后3万多“围垦人”和30多万上海知青陆续来到崇明,为此地献出他们的青春与满腔热血,为农场的建设融入新鲜血液以及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记得刚进公司参加新员工培训时,耿翔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企业文化的课程,其中就有崇明围垦时期的故事,现在想起还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农垦人吃着杂粮饭,喝着咸混水,住着“环洞舍”,睡着芦苇床,走着芦桩路,穿着“泥制服”;头顶青天,脚踩淤泥;就地取材,搭芦棚,织芦席;打水井,筑路桥,开荒种粮,用手中的锄头和肩上的扁担创建家园的景象。他们的名字也许正被我们淡忘,但是正是这样一批优秀的农场老一辈,用一挑一担创造出如今的辉煌,支撑起我们米业的发展。他们的艰苦奉献和创造激情,点亮了一个时代,点亮了米业的未来。从那时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农垦精神在崇明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他们也在农垦事业创业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传奇。
 
  那时的崇明岛还没有普及农业机械,收割靠的是人、耕地靠的是老黄牛,到了冬耕时期还需要黑龙江等地的大型拖拉机千里迢迢过来支援。但是老一辈没有忘记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发明创造积极推进农机化发展,例如:1965年,今红星农场研制的水田平土机在第二次全国国营农场水稻机械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1979年,从日本引进成套水田机械,新海农场建立上海市农业机械化实验站;1988年,长江农场研制的“RGN-150”灭茬旋耕机通过鉴定。这些成果都为上海地区农机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光阴荏苒,任薪尽火传。时至20世纪90年代,当年的围垦人和知青们也都渐渐老去,只是时常能从人们的口中听到他们的故事。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经过不断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农业机械在崇明这片土地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机已然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农机站内停放着各类农机具,每到农忙时,机器的轰鸣声成为这里的主旋律。在站里和老师傅们的聊天中,也常常能听到许多往日的趣事,那会基本上是机少人多,一台拖拉机车配两个驾驶员,每到农忙需要抢时节就人停机不停的拼命工作,虽然两班倒,但不高的作业效率仍然使得驾驶员非常辛苦,尤其是夜间作业,往往一不注意就扎到排水渠里,人也稀里糊涂的睡着了,到了天明才发觉,虽然这样但每个人都不会觉得辛苦,因为他们耕耘的这片土地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的工作充满团结,他们的生活充满激情,他们与农场一起蓬勃发展,农垦精神在这一代的农垦人中继续传递,并且融入了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2004年,对于农机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国通过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到了2011年,农场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更是一个天大的机遇,因为在这一年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整合旗下大部分米业资源,组建了光明米业有限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了稻麦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生产水平最高、最具完整产业链的粮食生产经营企业。科技的蓬勃发展让农机迈入了新的篇章,光明米业的成立更是让农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场农机装备,持续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并向技术含量高、综合性能强的大型化方向发展。各种农机高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农机作业发生了质的飞越,农机创新也遇到了春天,多项自主研发的实用性专利申请成功。
 
  现在的米业人,是新一代的农垦人,我们能有今天的辉煌,是因为在一代又一代农垦人身上凝聚了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农垦精神。我们不会忘记,五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末被开发的芦苇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农垦精神深深鼓舞着我,虽然我没有赶上那围垦开荒的激情岁月,但我却赶上了为企业发展奉献青春的年代;也许我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材,但我愿做一棵小草为这片土地献上一丝新绿;也许我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但我愿做一条小溪为这片土地捧上一滴甘露。
 
  2012年8月份我走上了工作岗位,距离米业组建也仅仅过去一年多。可以说,我迈上了与米业同行的旅程,我们才刚刚启程。我们朝气蓬勃,在征程中我们拼搏进取;我们开拓创新,在征程上我们将自强不息。让我们秉承几代农垦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共同展望米业“新三年”的美好前景,让我们共同依照“扩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建体系、聚合力”的总体纲领,按照 “冲刺50亿”的战略目标,在集团品牌大讨论的深刻背景下昂首前进!
 
  朋友们,五十多年的风雨坎坷,五十多年的岁月沧桑。 前辈开创的农垦事业在继续,农垦精神要传承。是米业的历史、是这片富饶又神奇的土地,让我们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米业的过去,是我们共同的记忆;米业的现在,是我们共同的舞台;米业的未来,是我们共同的憧憬,让我们戮力同心、并肩携手,去追寻我们的米业梦、光明梦,共同托起米业美好的明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