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芬(作者单位: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有限公司)
今年,随着光明品牌大讨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个似乎避无可避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光明品牌是什么,它跟我有什么联系?”沿着来时的脚步,追溯逝去的岁月。
那一年,我六岁,手上、嘴上是永远擦不干净的冰淇淋奶油,却总是忍不住吃完一块,还想吃第二块,后来我知道,吃这个冷饮,要把它放在一个碗里,用勺子挖着吃,这就是光明牌冰砖。小时候最多吃的冰淇淋,但那时,我忽略了一个名字,叫光明。更不知道数年之后它会跟我有什么联系。那时的我对光明品牌一无所知。然而光明牌冷饮却见证着我纯真的童年,呵护着我童年那最纯真美好的记忆。
后来,我长大了,我觉得青春梦想是背起行囊,离开父母的羽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一年,我毅然报考了云南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开始了他乡求学之路,去追寻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那些年,我曾徒步中虎跳,那一次,我以为青春人生路就像中虎跳崎岖陡峭的山石路,除了专心脚下的安全,就是无暇顾及的路边风景,亦以为是两个多小时的辛苦跋涉后,眼前出现悬崖峭壁的茫然失措,与回眸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欣喜转折。站在三江并流地带,当震耳欲聋的激流撞击声充斥耳膜,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青春,我觉得青春就是轰轰烈烈,就是高声呐喊,就是眼前这滔滔江水奔腾不息的生命力所奏响的铿锵之音。我也曾以为我的青春是大草原上的那一次策马奔腾,潇潇洒洒,对酒当歌,唱出的心中喜悦。又或是爬上明永冰川的凯旋赞歌。那时旅行背包里装着的是光明牛奶、正广和矿泉水、梅林罐头、大白兔奶糖等,那个由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火炬和56根射线环绕组成的牌子,那时,对我而言或许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然而它却带着父母对远方游子的牵挂与祝福见证了我的青葱岁月和年少轻狂。
直到有一天,那个带着彩色梦走进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毕业了。那是两年前的事:犹记得那一年,刚毕业的我带着一个学生党员的气息来到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报到时的场景:地域辽阔的公园,占地百亩的人工湖泊,充满韵味的徽派建筑,美丽的景致让我心神向往。恨不能把上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的那股子热情溢于言表。在得知这是前辈们经过十余年辛勤开垦、努力摸索、积累开拓的结果后,年轻的心似乎明白到:这片幼木成林的深闺沃土所承载的青春梦想与奋斗心血。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光明品牌的意义。我多么希望能够加入海湾森林,用青春的热情与激情,去延续这种梦想、这种希望,同时,也让自己的青春无悔。
融入海湾森林团队,从文化管理部讲解员到综合办文书,我经历了认识、再认识,实践、再实践的过程。在配合编写公司导游手册、打印公司新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参与创建市第十六届文明单位等一系列活动中,无数个加班加点的日子里,我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变化。为了认真负责接待好各级领导,我曾不停穿行在公园各个角落熟悉游览路线、背诵公园和各景点的解说词,甚至回到家也会查寻相关资料背诵到深夜。脚下的老茧时刻提醒着我,路就在脚下,是靠学习与勤奋走出来的。点滴积累让我对公司经济建设、民生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更加深层的了解与认知。一步步地成长,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作为光明人、五四人、海湾森林人肩头那沉甸甸的责任。
我知道我与光明品牌就好比是水滴与大海的联系。尽管我只是微小的沧海一粟,比起围海造田,以分担国家困难为己任,满怀豪情壮志,毅然告别亲人,奔赴崇明、长兴岛和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等区、县滩涂,投入围海造田的战士们,我是微不足道的。比起在围垦战场,战士们头顶青天,脚踩荒滩,手持镰刀锄头,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用自己的年华和血汗写就可歌可泣壮丽诗篇所发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我是望尘莫及的。但作为新时代的光明人,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光明品牌精神的继承者,是光明品质的维护者,更是传承光明事业的接力者。
昨天光明陪伴着我们,呵护着我们,见证着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今天我们沐浴在光明伟大的旗帜下,就应当以弘扬光明精神为己任,以维护光明品牌为志向,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青春和生命肩负起光明人的使命与担当,为实现光明的宏伟蓝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