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妙(作者:长江总公司)
篮球明星科比在被问及为何那样成功时,他的回答是“你知道洛杉矶早上四点半的样子吗?”在崇明前哨光明特种水产公司苗种场工作的青年大学生周连龙可以自豪地说,他知道每天早上东海上空第一缕阳光射向地球的样子。
“我一般早上六点开始工作,一直到十一点,下午一点开始到四点半,晚上六点开始到八点半。”周连龙说,拉苗、过池、换水、投食、消毒、吸污,对自己的工作他如数家珍。刚开始在养殖环节,风吹日晒使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到苗场之后湿热的环境,又使他的皮肤被“漂白”。“虽然累一点,但美白的效果还不错。”他这样调侃自己。从他的身上折射出的是这一支团队的责任与激情。
光明特种水产公司苗种场自年初投产以来,已经成功繁育优质罗氏沼虾苗2000万尾,对外销售达1500万尾。这样的成绩,对于正在探索苗种繁育技术的光明特种水产公司是一次不小的鼓励。
有平台,能留住人才。在苗种繁育与大棚养殖的第一线还有许多像周连龙一样的青年大学生,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24小时待命,没有固定的休息日,但他们始终乐此不疲。能够学到真本事,同时作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水产养殖企业,为人才成长所提供的空间与平台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周连龙已经基本掌握了所有虾苗繁育的环节,成为了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技术能手。
有技术,能大胆开拓。苗种繁育是养殖行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许多无法控制和预料的因素常常会对育苗带来严重影响。光明特种水产公司的育苗团队是一支具有近10年养虾经验的专业团队,在总公司全产业链构想的引领下,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该团队毅然开启了向种源进军的步伐。
有创新,能激发活力。自长江总公司开始水产养殖的转型发展之后,积极探索特种水产养殖混合所有制模式,与上海春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一方水产养殖公司,使一线团队既是企业职工又是企业的主人,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大大提高,这种体制上的优越性已经在大棚养殖和虾苗繁育上得到了充分证明,企业也由此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有资源,能形成产业。能够同时引进咸淡水的天然优势,满足了从产卵孵化到生长上市各个生长环节的首要条件。现代化基础设施与得天独厚的咸淡水资源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还具有“光明”和临近国际大都市等品牌和市场资源,也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朝阳还未升起之时,这支团队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是集团“艰苦创业”的光明精神和“责任、激情、价值、和谐”的长江文化的传承和践行者,也是光明特种水产发展的奠基者和先行者。当团队、资源、体制与文化紧密结合之时,就已经注定了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