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读《中国历史的教训》有感
施裕(作者单位:农房集团)
 
  《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今年《解放日报》第三季书单推荐的书籍之一。我读得非常快,仅仅用了大半天时间就看完。为何?一是引人入胜,二是通俗易懂。书中24篇感悟文章,对中国历史不断叩问与省思,彰显了作者习骅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对勤廉奉公目标、对光明大道的追寻。书中的“雍正皇帝的另一面”、“巧官曹振镛”,这两篇让我印象深刻,令我深思。
 
  “雍正皇帝的另一面”,是讲述雍正皇帝在其执政时对官员要求严格,并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使有些人非常不适应,嘴上不敢说,内心有看法,觉得他“刻薄寡恩”。就像现在的中央八项规定,让很多官员觉得“为官不易”。然而,雍正皇帝有着“柔”的另一面。许多德才兼具敢担当的干部,更能够感受到雍正浓浓的人情味。比如在他们的报告上,他竟会这样批示:你最近身体好吗?好久不见,很是想念!等你完成任务回来,咱俩好好聚聚。他关心干部的方式有时出人意料,至少看起来诚意多于权术。一天,某巡抚接到雍正帝的亲笔信,让他即刻回京商量大事。刚要动身,又一匹快马送来他的第二封信,说我找人给你算了一卦,你近日不宜远行,还是下个月再来吧。
 
  对于这样的皇帝我是敬佩有加,正因为他一方面对腐败的贪官、混日子的懒官、只会拍马屁的巧官出手很重,始终保持高压;另一方面,对待忠臣、清官,雍正帝无不春风满面,呵护有加,才创造了许多奇迹,把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了极致:“雍正一朝,无官不清”;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康乾盛世的框架结构基本完工。“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雍正帝这句至理名言,正是他做人的真实写照。
 
  “巧官曹振镛”,是讲述清朝有个叫曹振镛的牛人,在中央工作54年,历三朝、相二帝,一路春风,福禄寿俱全。道光皇帝还因为他的死难过得茶饭不思,哭哭啼啼。当场把曹振镛的二公子提拔到副部级,给曹相本人加谥号“文正”。按照清朝的抚恤制度,“文正”是最高规格的谥号,大概是“学问大、能力强、作风正、立场稳”的意思。其实,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曹振镛都是公认的庸才。《清史稿》中曹振镛传区区700字,跟他的地位很不匹配。但曹振镛的成功之道是什么?道光帝期间,他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根本不烧什么“三把火”,只是闭嘴、磕头、旁观。等终于摸清了道光帝的底牌,便顺着领导思路,顺水推舟,因势利导,若无其事跟了三张牌。第一张牌照猫画虎。有一天开早会的时候,道光皇帝打眼看到曹振镛的裤子打了补丁,高兴地跟他打趣:“堂堂宰相也穿破裤子?”曹振镛从容作答“做条新裤子不难,就是太贵了,旧裤子打上补丁跟新的一样,何必浪费呢?”道光皇帝听后非常高兴,当场挥笔给他题了四个大字:恭俭惟德!后来大家都学习曹振镛的成功经验:上朝不穿没补丁的衣服,穿错了赶紧回家换。以至于当时市场上的破衣烂衫的价格一路飙升。第二张牌借刀杀人。这张牌最阴险。曹振镛不怕皇上,就怕云贵总督阮元。因为只有阮元和他资历相当,不但人品、文才俱佳,而政绩斐然。他想皇帝迟早会用他的。有一天,道光皇帝和他讨论干部时提出要用阮元。曹振镛先是迎合皇帝,说阮元如何是好,接着他话峰一转,说阮元还能空出时间吟诗、论文、作画、弹琴,光诗文集就出版了好几种呢,水准很高,洛阳纸贵。道光皇帝听后很不高兴。不久,阮元召回北京,安置在一个不咸不淡的位置上发呆,直到退休。第三张牌是斩草除根。这张牌是最恶毒。曹振镛看到道光皇帝每天批阅材料到深夜。有一天皇帝终于累病了,他不失时机过来暧人家心窝子:现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好兆头,怕就怕有的人提建议不是为了工作,只是为了愉悦皇上、哄领导开心,为升官发财铺路呢,还是留点儿神为好。这话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了,皇上说有什么办法呢?曹振镛微微一笑说,您不用全看,每天随机抽阅几份材料看看,找出错字、别字、漏字等,用朱笔点出,该批评就批评。您想,您连书写错误都能发现,下边谁还敢造次?此法果然灵验,大臣们从此轻易不敢下笔,实在要说就说皇上爱听的。
 
  曹振镛的三张牌都用了一个技巧:上有政策,下有“顺”策!其操作规程看起来并不复杂:先看清楚老板的基本思路,再顺着老板的心思紧跟,而且跟得很到位,甚至超过预期,然后就静静等待领赏了。这就是所谓的巧官。我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人还是大有人在。巧官的“巧”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比如,特别善于打造完美形象,你需要什么他就是什么形象。大家不是讨厌贪官吗?我就把我打造成清官。
 
  正如书中说得那样,贪官人人喊打,巧官无影无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明枪,明枪易躲;上有政策,下有“顺”策是暗箭,暗箭难防。顺策造成的危害当时很难看出来,潜伏期又长,到了发作的时候,救都来不及。更绝的是,即使酿成天大的祸事,也追究不到巧官,自有一把手担着。
 
  我要问,假如你遇到了曹振镛这样的下级,你有足够的智慧控制他吗?也许,巧官就在眼前,可是你永远看不见。
 
  《中国历史的教训》说古道今,有趣有料,洞察官场千百态;以史为鉴,立足中国,传递廉政正能量。现在正值党中央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我认为,此书可以作为专题教育的教材,让大家认真读一读。我希望大家都能从此书中读出味道,框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希望大家从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让自己的人生更美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