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敢于挑战 勇于创新

——记光明米业海丰农业孙小明先进事迹
 
杨亚峰(作者单位:光明米业海丰农业)
  2014年,光明米业孙小明专家工作室正式成立,孙小明作为负责人,他始终把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放在工作首位。多年来,他带领农机一班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公司农业机械化程度,并取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他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在公司上下起到了表率作用。
 
勤学善思带头提升
  孙小明深知农机与农艺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实现机艺合一,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他常说,每个人要做百分之一百零一的付出,累积起来,才有大成。
  为了使农机更好地服务农业,农业更好地配合农机,他带头响应"机农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这个农机技术的行家里手,硬是啃起了一摞摞农业技术专业书籍。在茶余饭后间,稍有间隙,他都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农艺知识。进过他办公室的同事都会感慨,孙总办公桌上业务书籍可真多啊。每当遇到叫不出名字的杂草或病情,他都会拿着一株杂草、一穴水稻或是一丛麦苗左看看右琢磨,多次进进出出种植技术中心,向技术人员请教,并举一反三地咨询防治方法、应对措施。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的学习外加多年的农业生产工作经验,他的农艺知识突飞猛进,在水稻水直播、旱直播种植技术还有二麦病虫草防治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发表相关杂志论文6篇。
 
开拓路上勇于创新
  他始终站在农机创新的潮头,以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基础,不辞辛劳,不畏困难,积极带领全农机条线员工大力开展农机改革创新,实现了一项项农机具研发与改进的突破。短短数年间,成功研究制造宽幅折叠式多功能水直播机、水稻直播自动穴播装置等一系列稻麦生产新装备,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并在海丰基地及周边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今年三夏前,为了解决水稻拌种催芽难题,他大胆采用机械拌种代替传统的人工拌种。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他组织召集农机条线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他信守时间就是生命的信条,在闷热的修理车间里,每天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渴了喝口白开水,饿了泡碗方便面,累了伸个懒腰,手磨破了,他简单包扎一下,眼红熬了,他喝杯浓茶。从最初的设计、绘图,到后期的焊接、安装、油漆,他全过程参与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20台高效拌种(拌肥)机如期投入使用。面对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涌动着泪花,他那副疲惫的身躯,那双坚毅的双眼,那过早刻上岁月印记的脸,如同修理间里晶亮的焊花一样,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海丰农业每一名员工的心里。
 
辛勤耕耘,培育农机新人
  为了及时更新农机技术、驾驶人员培训的教材。他大胆创新,在培训内容融入新成果,利用休息时间将近年来的10项农机具发明专利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维护编入培训教材,在每次的农机技术培训中,无论手头工作多么忙碌,他都精心备课,亲自讲课,将农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带到课堂,大家都喜欢听他的课,他的课内容丰富新颖,每当有人提问他都能耐心的讲解。作为海丰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工作繁忙,但是他将手机号码毫不犹豫地留给学员,24小时热线答难解疑。农机培训课堂人数多,培训时间长,他多年的咽喉炎犯了,但是他仍然有一把永远也泼不灭的热情,他就含着西瓜霜清咽含片继续讲课,一期培训下来,他的喉咙已发不出声来了。
 
  不懈的追求,总有美好的回报。在浩浩荡荡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大潮中,孙小明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梦想,在海丰的广阔田地里做着农机创新的排头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