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场邹广彬同志的追梦圆梦历程
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旗下的上海农场是上海在苏北的“飞地”,占地面积45万亩,是保障上海市主副农产品供应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以养猪作为核心主业的上海农场,已发展成为上海市最大的国有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养殖规模跨入百万级别、养殖技术跻身行业前列、养殖模式开创国内先河,在国内竞争异常激烈的养猪行业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说到上海农场养猪业取得的这些喜人成绩,不得不提的就是养殖团队的领头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猪司令”的邹广彬。一路养猪历程,更是一位普通光明人的一段追梦圆梦的可赞诗篇。
邹广彬,上海农场畜牧养殖公司总经理,高级畜牧师。自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从事畜牧行业已三十年。1993年进入上海农场以后,邹广彬从猪场普通技术员做起,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潜心钻研生猪养殖技术,精心谋划生猪产业发展。二十多年一路走来,邹广彬秉持着对养猪的专注与执着,怀揣着成就一番事业的激情与梦想,团结带领上农养猪人艰苦创业、务实拼搏,为开创农场规模化生猪养殖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辉煌业绩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
绘梦——勇挑重担,撑起农场规模养猪大旗
1995年,农场为扭转养猪长期亏损的局面,下决心发展规模养猪,投资建立起第一座万头猪场。作为猪场负责人,邹广彬肩负着农场领导的期望与嘱托,带着几个年轻技术员住进了猪场。面对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条件简陋的窘迫形势,他勇挑重担,带头学习钻研养猪技术,坚持扎在生产一线,抢着干喂猪、清粪、背料等脏活累活,整天与猪为伴,日夜为猪操劳,在刺鼻的臭味中尝尽了创业的艰辛。付出终有回报,猪场当年就实现创利,邹广彬不负重托,用实际行动坚定了农场发展规模养猪的信心。在农场的大力支持下,邹广彬奋力撑起养猪大旗,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坚定前行,二十年间,规模猪场一座接一座建成投产,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农场已拥有大型猪场18座,生猪年产能90万头,成为国内知名、上海第一的养猪企业,邹广彬也成为同行们公认的养猪专家。
追梦——精益求精,立志打造养猪行业标杆
养猪是门技术活,邹广彬常对大家讲:“我们要对标先进企业,不是比规模,而是要比技术水平,要争当养猪行业标杆。”他深知市场和疫情是无法掌控的,唯有扎扎实实把生猪养殖技术水平搞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掌握发展壮大的主动权。畜牧公司有个规定:每个管理技术人员每年都要有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今,虽已是大家公认的养猪“老法师”,但他仍不辍学习研究,主动承担重要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多年来,已在《畜牧与兽医》、《养猪》、《北方牧业》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为促进养猪水平不断提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为下属作出了表率。上海农场生猪养殖PSY(经产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23.2头,料肉比2.89︰1,全程成活率93.5%,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所有猪场场长都知道,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邹总对他们今后的考核指标还会不断提高。
筑梦——坚持不懈,狠抓精准管理提质增效
在上海农场,猪场场长的日子不太好过,有位猪场场长曾坦言:“跟着邹总做事有压力。”的确,邹广彬管理严、要求高是众所周知的。他负责主抓生产管理期间,坚持亲自带队深入各畜牧场开展生产大检查,现场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猪场场长对这种一月一次的例行检查早已习以为常,却从不敢有丝毫马虎,因为在邹广彬这个“养猪通”面前,猪场的问题和不足很难逃过他的“法眼”。至今,畜牧公司班子针对每个畜牧场的月生产大检查已经成为一项传统,十多年来即使是大年三十都未曾间断过。
“用更好的方式,做最平常的事”,这是他的养猪诀窍,他在全公司大力倡导和推进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在成本控制上不断挑战极限。他引入“斤成本”理念,实行成本倒逼的方式,将饲料、药品等成本分摊到每个场、每头猪、每斤肥猪体重,以量化指标严加控制,这就要求所有管理技术人员必须将各项流程、制度和标准严格落实到位。2013年,面对饲料价格刚性上涨、生产成本快速攀升、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等严峻条找,农场生猪养殖“斤成本”比上年降低0.2元,每头上市商品猪增效近50元,在生猪行业大面积亏损的不利形势下仍取得了较好效益。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邹广彬带领养猪团队从事规模养猪二十年来,至今未发生过亏损,这与他持之以恒狠抓精细精准管理是分不开的。
圆梦——高瞻远瞩,倡导种养结合生态养猪
如何有效解决发展养猪业和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矛盾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早在农场生猪产业规模扩张之初,邹广彬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农场的广袤土地为发展生猪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绝不能因为养猪而破坏环境。他带领团队远赴欧洲“取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农场自身特点,确立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2006年,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亚欧生态合作项目——市郊猪废弃物生态利用正式启动,建立了从猪场到农田的地下粪水管网系统,在畜牧场内建设厌氧发酵池和沼气发电系统,借鉴欧盟猪场废弃物处理技术和“产沼发电”方法,将猪粪尿经过无害化处理变成天然的有机肥,用以改良土壤,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场每万头生猪粪水全部被农作物利用后每年可节约化学肥料近20万元。此项技术分别荣获上海市总工会和光明集团职工科技创新三等奖,在国内首次创建种养结合型畜牧低碳环保模式,并制定了《生态猪场环保标准》和《畜牧业废弃物生态处理操作手册》,填补了中国种养结合型畜牧业环保标准的空白。邹广彬带领团队为现代生猪养殖业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也为农场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位在农场工作过的老领导曾感叹:“上海农场生猪养殖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关键是有一支有技术专长、对猪场有感情、能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人力资源。”邹广彬无疑是这支团队的代表,2009年农场从司法体制划归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当时还是司法干警身份的他毅然选择脱掉制服,放弃公务员编制,作为普通人留在农场当一名“养猪倌”。许多人不理解,他总是笑着说:“我只会养猪,干不了别的。”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他对养猪事业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养猪事业的专注与执着。五年过去了,邹广彬仍无怨无悔地奋战在养猪战线,2015年,他矢志追求的“百万生猪梦”就将实现,展望未来,在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百亿肉业”战略的引领下,他的心中已升腾起第二个、第三个“百万生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