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如果说电的使用,把人类引入了电气时代,那么互联网,将是信息化时代的开始,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
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加之互联网设备手持化,便利化,网络通信速度加速及覆盖率加大,未来的中国互联网将出现井喷式的发展,脱离互联网的企业必将淘汰出局。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中,我们较长接触的就是腾讯、百度、淘宝等等,可谓年轻人的三宝,但从笔者个人角度,笔者个人偏好京东远胜于淘宝。这里就要谈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同时定位的不同,淘宝的定位是平台,类似于中介,当然中介是赚钱的,但是中介也容易惹麻烦。京东的定位是网上商城,其物流方面的投资在国内可谓无人能及,在一二线城市就是一个字,快,即便三四线城市也能做到次日达,夸张的说,无论台风还是洪水也一定送到。
这里,笔者为什么说道京东去了呢?其实我想谈的便是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管理,京东的仓储遍及全国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客户的订单可以在几分钟内传递给最快的仓储中心,最快的速度筛选出客户的商品,交给物流中心,送给客户,这种效率便是大数据的效果,而超前的物流建设这种基础设施投资,将给京东的未来带来绝对的电商市场竞争力。
光明集团旗下大牌公司云集,市场竞争力强劲,但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市场竞争力也会逐渐降低。那种情怀,那种老牌将会渐渐地与新一代,新思维脱钩,例如,在京东买个蔬菜、水果,早上在电脑上买好,下午下班就能在地铁站的服务站拿到蔬菜,这是光明都市菜园目前还不能做到的,但不代表未来不能。其实从某些角度上来说,比如从国企改革的角度,资源整合的角度,国企何尝不能与民营企业京东合作,以京东覆盖全国的物流系统来形成全国性的当日达,次日达蔬菜、食品等商品的销售网络呢?这是一种互利双赢的模式。
这里,谈到的是新时代,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有一天光明的牛奶、蔬菜、大米、油、糖等生活用品遍及家家户户,手指轻轻一点,马上送到,这功劳,一定是互联网+的。未来的社区服务的主流是O2O社区模式,这在万科、碧桂园等大型房产开发商的未来战略中早已显现,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依然是互联网+的概念。央企改革是为了资源整合,强强联合,走向国际,改革,不拘泥于形式,只看最终的结果。
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都是有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传统模式产业的企业而言挑战,即使挑战,同时也是迅猛发展的机遇。对于光明,光明旗下所有的企业而言,这都是挑战和机遇,改革转型,与新时代接轨,是所有企业未来的挑战。
互联网+农业,这是一个新话题,也是一个大机遇,亦是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难题,就是一片新的天地。笔者认为限制农场品电子商务化的问题,一是数据平台,二是小量运输存储,三便是物流。说道物流又不得不称赞一番刘强东的眼光,当马云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成立菜鸟物流的时候,京东的物流仓储早已遍布天下,当然此时再去建设物流业亦不是明智之举。互联网+于光明旗下的所有农场来说,试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的存在让农业企业根据销售来组织生产,相当于对产业链全要素进行了重组,这让一直以来“靠天吃饭”的农业企业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产品销售的风险,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快速性、传播性等特性,倒逼着企业更加注重其品牌、特色。
互联网+需要什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等等一切属于年轻人的东西。所以,互联网+也将是年轻人的舞台,互联网+的营销效应是可怕的,传播速度也是迅猛的。笔者看到天猫一个月卖了近百万个草鸡蛋,这种销量和速度也是传统企业无法做到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员销售成本,销售链成本等等。对于农场把鸡蛋做出各种艺术品的做法,笔者个人觉得这种文艺在新时代是毫无宣传意义可言的,为何不能换一种更张扬的方式?
农场的菌菇厂在一群年轻的带领下,似乎正在走向互联网+的道路。但这个时代不是要市场去适应企业,而是企业去适应市场,市场的变化可以瞬息万变,更着市场需求的脚步走,才不至于踏空。但我看到了菌菇厂的发展和壮大,因为它在改变,在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相较于传统的企业而言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发展。
遥看光明,在将来也许能成为首屈一指的食品销售电商。但进军国际的同时,更要抢占国内市场,如今国际经济发展滞缓,而国内正处于改革的关键点,国民经济逐步发展,互联网+的概念也逐渐为人熟知,进一步抢占国内市场,同步拓进国际市场,引进国际先进食品生产技术,提高国内食品生产水平。
笔者期望一个互联网+光明的未来,展望一个最安全、最健康、最快捷光明的食品,笔者想象一个二十年后的社会,在家中一个信息,只要20分钟,社区服务站便送来光明的米油盐,这一切,在这个互联网+的新时代还会更快。(上海农场生活服务公司 朱晓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