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禽业改革创新求发展实录
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上海海丰大丰禽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3年11月份,前身为大丰实业有限公司。公司目前致力于蛋鸡养殖与销售,现有12.6万羽青年后备鸡场一座,17.5万羽及33万羽标准化产蛋鸡场各一座。公司全部采用美国乔太公司养殖设备,实现了自动化、集约化养殖,是上海市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公司成立时间短,人员技术薄弱,目前为上海农场培育产业之一。如何加快公司发展步伐,走出自己的道路,是公司上下乃至农场领导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农场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禽业公司集思广益,通过对生产数据分析、听取专家意见以及到同行业单位调研取经,对公司的短板有了清晰的认识。目前,禽业公司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员技术薄弱,由于是培育产业,技术人员均为近年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激情有余而实践技术不足;二是成本过高,尤其对比私人养殖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成了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
针对存在的问题,禽业公司上下一心,结合农场改革发展的主基调,提出“改革促发展,创新求突破”的工作思路,落实三项主要措施来推动工作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人”为根本,创新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所属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企业的发展,设备是基础,管理是保障,人才是根本。禽业公司针对人员现状,提出了“学、讲、帮、践”的全套学习理念。
1、“学”: 开展各项培训,与美国海兰公司、国家家禽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及同行业的相关专家开展技术交流,帮助技术员提升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2、“讲”:开展“人人都是培训师”活动,要求每位员工通过自学一项专业知识,然后作为培训讲师传授给其他相关员工,通过“讲”来促进“学”;
3、“帮”: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老员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新引进员工尽快熟悉工作岗位和要求,通过老员工的表率作用,形成全公司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践”:要求员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管理当中,并做好生产笔记作为对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以“管”为手段,转变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水平和能力。
管理是公司发展的保障,好的设备和人员也需要相对应的先进管理手段来配套。禽业公司把“竞争和激励”作为管理核心,全面提高管理能力。
1、完善制度建设。通过梳理、完善、落实二十余项生产制度,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行为的机制。既规范了饲养管理制度及日常饲养操作规程,也有效的提升了员工的执行力;
2、引进竞争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实际对公司各部门进行岗位调整,同时结合开展主管主办的竞聘上岗,聘期一年,分流大楼办公人员去鸡场一线。真正实现“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
3、绩效考核到人。细化绩效考核方案,使方案落实到每一位技术员和饲养员身上,重注奖勤罚懒,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以“控”为核心,加强成本控制,从源头上提高公司整体效益。(按每斤蛋核算)
蛋鸡养殖行业是微利行业,因此生产管理成本就成为了影响公司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市场不可控的前提下,禽业公司从自身入手,加强精细化管理,严控各项成本。
1、严把饲料关口。通过与家禽技术中心合作,研究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饲料配方,由生产厂家代加工。通过追踪饲养效果,生产参数,及时对配方进行调整。现产蛋高峰期采食量从原来的120-125g/只/天,降低到115-120g/只/天,饲料成本由原来的3.81元/斤,降低至3.25元/斤。
2、严控兽药、疫苗关口。对所有兽药、疫苗的采购货比三家,做好采购询价记录,对于采购数量,采购金额较大的,执行“招投标”方式。对供应商资质进行评估,选择有实力的规模化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中心的作用,做好进口苗之间、进口苗与国产苗、国家免费苗与自购苗的性能对比,做到在合适的免疫时间采用最合适的疫苗。现兽药成本由原来0.14元/斤,降低至0.08元/斤。
3、做好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对低值易耗品采取比质比价,集中采购原则,同时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采用以旧换新、按需分配的原则,从点滴控制成本,使低值易耗品费用比同期有所下降。
4、加强小改小革。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在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方面进行建议和改进。先后实施了LED灯改换、进料口改进、输水管道改进以及出蛋口改进等项目。
经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目前禽业公司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各项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总成本下降0.6元/斤。但纵观整个行业的生产情况,禽业公司要走的路还很长,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继续努力的方向。(海丰大丰禽业有限公司 党支部副书记 孟凡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