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邬桥粮油仓库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
邬桥粮油仓库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目前已达到储粮近50万吨、储油5万吨的规模,拥有4座1500吨级的缓冲仓,外港码头可同时停靠6艘5000吨级以下船舶,内港码头可同时停靠6艘300吨级船舶,日吞吐量近10000余吨。
近年来,仓库贯彻落实集团、公司要求,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提倡“我在岗、我建议、我创新”的创新理念,坚持数年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干部、员工以提升工作质量为出发点,以解决仓库发展瓶颈为落脚点,努力寻找和突破影响仓库发展的“短板”。经过几年的创新实践,仓库的经营业务运转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利用率也不断提高,仓库的科技创新之路正越走越宽。
成立技术攻关小组
为加强领导,仓库党政领导亲自抓科技创新工作,并得到了各部门的积极响应。针对设备陈旧、设备使用频率高的现状,仓库还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部门负责人、部分党员骨干、技师为主的技术攻关小组。每次“攻关”时,大家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按照高产量、控制费用、合理耗材等科技创新要求,查阅资料、咨询部门、分析现状、进行调研、形成方案、掌握程序,解决了影响生产作业的一个个难关。
2013年12月8日,一艘满载4000余吨黑龙江稻谷的“吉运海号”海轮缓缓靠上仓库新改建的码头,吹响了当年秋粮入库战役的集结号。然而这批“铁水联运”的新稻谷杂质全部超标,要经过机械趟筛后方能入库存储,导致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占用设备多、班产量上不去、门机平均每天只能完成500吨左右进仓量等一系列问题。由于速度慢、难度大,大小粮船积压码头,待卸海轮最多时达8艘之多,操作人员异常辛苦,客户也大为不满。针对这一关系到企业未来业务拓展的瓶颈问题,仓库党政领导带领技术攻关小组人员深入一线调研,经过对存料箱放粮、趟筛的速度对比测试,提出了制作“裤衩式”分料斗等设想,即:在进仓过程中,将门吊起驳到存料箱内的粮食上,通过它的“两条腿”,将粮食直接送到趟筛机里,同时将原有趟筛设备增加至两套。简易机械“裤衩式”分料斗的研制成功和应用,确保了“进料”与“输送”的连续不断,使每天的进仓作业量由原来的500吨增至1000吨左右,有效缓解了海轮压港的情况,实现了劳动生产率、客户满意率“双提高”的目标。
除了有针对性地搞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小组把功夫花在平时,加强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小改小革。仓库现有三台8吨码头轮胎吊,由于日常使用频繁,年久失修,转向、起升、变幅等部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及故障。技术攻关小组抓住厂家来库大修的机会,边学、边做、边改,另行自主维修一部吊车,既锻炼了队伍,又提高了技能,为企业节约了约6万元修理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冷胶技术”延长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叉车牵引器”的诞生使机械设备在移动中的损坏率降低了96%,而其投入的成本仅为500元等等……
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仓库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新为第一思维,把“五小活动”,即小改进、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小革新,作为合理化建议的阶梯,并形成了“五个有利于”的合理化建议评判标准,即: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粮油储藏技术,创新粮油储藏方法;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势最大化,向市场要效益。良好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机制和氛围,激励着员工们敢想敢为,不仅满足了仓库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而且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这其中,领导重视是前提,骨干力量是关键,全员参与是核心。
仓库党政领导平时深入现场,坚持“到一线调研、到一线探索、到一线建议、到一线解决”的工作方法,是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更是参与者、带头者。去年以来,仓库新增了集装箱散粮卸车带储存中转业务,但在接卸过程中,常用的“人工掏粮法”速度慢、强度大、客户抱怨多。仓库党政领导了解情况后,现场召集相关人员建言献策,探索解决方法,最终研究决定采用“卷扬机掏粮法”。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在作业效率上提高了50%,并且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得到了客户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仓库将广大党员、技术人员、管理骨干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日前,为参与集团开展的2014年度“优秀科技项目”评选活动,仓库党政领导组织部门负责人、技术攻关小组、技师等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对近年来的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项目进行梳理,并围绕“储粮”、“储油”、“设备”三大板块,定人、定题,撰写科技论文。期间仓库党政主要领导与撰写人员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最终形成了由业务部孙成同志撰写的《浅谈新粳稻谷的储藏保管》、由营运部邵威同志撰写的《改进后的双螺旋出仓机在大颗粒散粮出仓中的应用》、由业务部陈超同志撰写的《计量板改造在油脂收储过程中的效应》共三篇科技论文。因在公司系统内论文数量最多、撰写质量较好,仓库受到了公司主管部门的肯定。
与此同时,广大员工发扬担当有为的精神,结合本职管理、操作岗位,说想法、提建议、献良策。去年以来,仓库共收到员工的合理化建议12条,经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讨论,按照“五个有利于”的标准,结合储粮结构逐步从包粮转向散粮、全面实现“四散”技术的实际,采纳了其中的2条。其中,移动式散粮出仓机的研发成功,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出仓效率,进销量由原先的50吨/小时提升至100吨/小时,在散粮中转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打造“粮油中心库”是企业努力的方向。今天,“邬桥人”正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行,努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实现发展的目标。(钱善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