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探寻五四河北临西食用菌建设基地之行

——向奋战在五四有限公司河北临西食用菌项目的建设者致敬
杨叶根(作者单位:上海方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7月28日,太阳还没露脸时,我们便已驾车从上海出发,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河北省临西县,一路上便有零星的车辆或是同行或是擦肩而过,约半小时后,我们接上了同行的“方惠包装”的常务副总经理祝宝官,便直奔上海虹桥高铁站。
 
  列车缓缓的启动,瞬间便呼啸着驶离站台。在经过了4小时10分钟后,终于到了济南西站,随后我们又紧急赶往客运总站乘坐大巴。在我们闲聊之际,大巴已下了高速公路,老祝说“这里就是临西了,再过个10来分钟就到临西县城了。”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终于要到目的地了。
 
  大巴没到车站便让我们在城区随便下车,看看时间才3点40分,老祝建议先到生产菌菇瓶的厂里去看看。此时早有几个私家车主争先恐后过来招揽生意,我们上了一辆类似QQ的小车子,车主很是热情,主动帮我们把行李搬上了车,其实我们的行李都很简单,只是一个不大的拉杆箱而已。车子启动,我才知道那车子不是机动车,而是辆电动车。
 
  临西县城区域不大,看不到高楼大厦,也没有标志性的建筑,沿着三纵四横的马路建造的差不多都是三四层高的建筑,商店的门面大都没有豪华的装饰,整个街面几乎都是由装饰简单的小店面连接而成,马路的两侧断断续续种有用来绿化城市的树,人行道够宽,但不是很整洁,有的路段还有些坑坑洼洼,马路上车辆和行人不是很多。电动车跑不快,可没几分钟我们便也出了县城,公路两旁的地里依然是大片的玉米和一排排的树木,由于干旱缺水,河道早已干涸,在烈日的炙烤下显得有些悲壮。
 
  车子行驶了约20公里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上海方信包装瓶子生产基地。“方惠包装” 市场部经理吴瑞光知道我们要来,便早已顶着大太阳在厂门口候着我们了,所以车子一拐弯,我就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车子还没停稳,老祝和我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老吴非常热情地和我们握手问候,就像遇到了亲人。握着老吴粗糙有力和黏乎乎的手,我打量起眼前这位令我尊敬的老哥,50多岁的人了,身着淡蓝色的胸前绣着“上海方惠”字样还透着汗渍的工作服,糙黑的脸上淌着汗珠,脸上的皱纹刀刻般的清晰,眼里还布着红丝,显得有点疲惫和苍老,来这里工作差不多半年的光景,就明显地消瘦了许多,只有嘴角的微笑和如炬的目光,透着他满满的自信和坚强。
 
  老吴边与我们寒暄,边带着我们进了厂区。环顾厂区,只有靠西边有一幢2000来平米的厂房,确切的说是一栋简易棚房,棚房墙壁是用砖砌而成,约有4.5米的高度,没有粉刷,墙的上端有些参差不齐,且与屋沿都有不小于0.5米的间距,每隔约6米有一铁柱,这些铁柱撑着已锈迹斑斑的用彩钢板制作的屋顶,整个厂房没有一扇窗户,能与外界通风的就是那0.5米的间距和安装在那些墙上的排气扇。靠北侧是一排依着围墙而建的简易房,用于公司职工生活和办公。在剩余的空地上有两块水泥地坪,整整齐齐的码放着用盘子装好的公司产品----菌菇用塑料瓶子。
 
  在老吴的陪同下,我们首先来到生产车间,也就是那个棚房。一进入车间,就觉得光线暗淡了许多,并有一股热流着将我包围,感觉就像是进了桑拿房,衣服很快粘附在皮肤上,夹杂着排风扇发出的嗡嗡声,让人觉得烦躁与胸闷。仔细打量,整个车间的墙壁和外面的一样没有粉刷,室外的阳光透过那0.5米的间距和室内的灯光混合在一起,形成车间的照明源。车间里沿东侧整齐地安装了6台制作瓶子的机器,每台机器旁都有一名身穿绣有“上海方惠”工作服的员工熟练而忙碌地操作着。由于是高温天气,厂房简陋且降温设施差,因此员工们的脸上都淌着汗珠,衣服无一例外地都汗湿了。在车间的西侧用彩钢板间隔出两间存放原材料和设备零配件的库房,车间的南面开有一门,打开门却是另一家单位存放的物资。本来就不宽敞的车间就显得有点狭小、拥挤,尽管如此,机器设备和各类物资的摆放还是相当的整齐。
 
  走出车间,上衣已经汗湿,来到老吴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是在宿舍里放了张很小的办公桌。只有10多平米的房间,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半个衣柜,还有一把椅子,房顶上挂着个吊扇,这就是老吴在临西的“家”。在我打量房间的当儿,老吴已开始向老祝汇报起这里的工作情况:目前这里连续高温天气,在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每天确保生产6.5万个瓶子,如果气候转凉,产量还会高一点,根据测算,在2016年1月20日前能完成1650万瓶子的生产任务。面对目前的高温天气,我们也想了好多办法,做了较充分的防暑降温工作,在车间安装了排风扇,每天给职工发冷饮,并适当提高高温补贴,鼓励职工克服当前高温天气给日常工作带领的困难,确保每天的出勤和生产任务的完成。老吴说,刚到这里时,除了那个破旧的棚屋什么也没有,现在这个厂区院子里原来是一片长满茂密杂草的荒地,当初平整土地、修建宿舍、围墙、铺设水电管道等等都得自己动手规划劳作。在这里招收的员工大都没有进企业工作的经历,不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所以招收进来的这些员工的岗前、岗中培训难度就增加了不少,现在好了,都比较熟练了。老吴还说,由于不了解这里工业欠发达的情况,致使在开始生产时,常因设备发生故障后一些常用零配件在临西买不到而影响生产,有了这些经验和教训后,我们就及时与上海的自家公司联系,请求帮助采购所需的常用零配件,随装运瓶盖的车辆送到这里,现在就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了。老吴说这些的时候有点轻描淡写,但可以想象,这期间的过程是多么艰辛和不易。
 
  老吴家在上海奉贤,上有年迈的老母,在来临西前在上海方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任市场部经理。今年年初,随着五四有限公司食用菌“三北战略”项目的启动,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在上海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请缨,挑起方惠包装菌菇配套临西分厂生产“光明森源”临西食用菌工厂投产后所需瓶、框、盖生产供应任务的重任。他的这一举动招致家人和朋友的不解,都说他这把年纪是不是老糊涂了,可老吴却说“事情得分大小,取舍得讲道义,作为有几十年党龄的党员,这几年公司又给了我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家事与“三北战略”项目大事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况且我又懂这方面技术的优势,在生产和管理上就会比别人顺手得多。如果连我都不愿去,那让谁去?!我知道那边很艰苦,但如果这次我退缩了,我会因此而感到永久的惭愧和遗憾。”
 
  天色将晚时,我和老祝便要返回临西县城。老吴将我和老祝送到厂门外,临别时,老祝一手握着老吴的手,一手拍着老吴的肩膀,连声说着:“辛苦了!谢谢了!”。当拉我们的车子拐弯时,尽管此时视线已有些模糊,但我依然清楚地看见老吴还站在那里向我们使劲的挥手。返回临西县城的路上已看不清车窗外的景色,临近县城,便开始有了路灯。进入城区鲜见有华丽的霓虹灯,马路上也不是很喧闹。
 
  第二天上午刚过8点,我跟老祝就来到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西食用菌工厂建设基地,老祝来这里是和项目负责人协调瓶子存放的事情的。在这里,有许多象吴瑞光一样的同事应五四食用菌“三北战略”项目的需要来这里工作、创业。走进厂区,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跨进约20来平米的筹建部,里面摆放着三张办公桌和一张小型会议桌。正逢上班伊始,各项目部、供应商和本部工作人员等将筹建部办公室塞得像北京的地铁,工程项目进度汇报、物资核对、价格洽谈……,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打个电话也跟吵架似得,轻了电话那头无法听清。空调已经调到最大的档,可感觉不到有凉意,墙上挂着的写字板上赫然写着“奋战倒计时---33天”。 之前任“方惠包装”党支部书记兼财务总监的郁芳从人缝里挤过来给我们端来茶水,面带歉意地对我们说“五四党政计划该项目今年9月份投产,时间紧、任务重,这里每天都这样,你们喝口水,等等吧”。她也是今年3月份到这里工作的。
 
  协调的事情很快谈妥,虽然我们是好不容易的来一趟,但为了尽量不影响大家的工作,我们还是赶紧告辞。再次的握手,再次的互道“辛苦了!多保重!”。
 
  这次五四有限公司食用菌“三北战略”项目入户临西,一方面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有一支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甘愿牺牲的队伍,有一支愿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队伍。他们用智慧设计未来,用行动实现梦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努力和汗水定会换来丰收和喜悦。
 
  五四“菌菇王国梦”,因他们的奋斗而更美丽!
 
 
  
  
Baidu
map